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1-22 | 阅读:42次

2018-12-25 10:13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王悦 文 徐伟杰 图

2013年,“三改一拆”的大幕在我市拉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拆出平安,拆出空间,拆出环境,在破立之间谋发展。

5年时间,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我市以环境革命为抓手,持续推进“基本无违建市”创建工作,以拆开路,如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740万平方米,旧住宅改造871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54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拆除9376户共283.5万平方米,年度拆违总量连续几年居全省前列。

强势拆违,推进“创无”工作

今年11月14日,城北街道东普村一处大体量的违法建筑被成功拆除,面积达4850平方米,纵深推进“创无”工作。

城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地块原为万昌北路北延工程临时用地,之后建成14间两层楼的厂房,属违法建筑。

这处违建情况较为复杂,不但涉及村集体利益,更涉及这里十多户企业主的利益,拆违难度较大。但是,再硬的“骨头”,也必须啃下来。为此,城北街道主要负责人、城建办和行政执法中队工作人员、驻村干部,几乎天天“泡”在村里,一户户做工作,一户户推进,终于取得了成效。

“仅两个星期,厂房内的企业陆续搬空。”城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违建拆除之前,能搬走、能重复利用的东西让村民拿走,尽最大努力减少了群众损失。随后,这一处大体量违法建筑终于被成功拆除。

这是我市近5年来,推进拆违工作,创建“基本无违建市”的一个缩影。

“全市上下要以拆开路,拆出声势。”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的话振聋发聩。近年来,我市每年最高规格召开以“环境革命”为主题的三级干部大会,市委书记、市长都对“三改一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立市级“创无”工作指导小组,明确实施方案,对重点区块、重点地段挂图作战,严格落实季工作推进会、周现场督查等制度,多措并举,确保全市“创无”工作一盘棋。

如今,每周一次的“集中拆违日”,几乎成了温岭的“固定节目”。在这一天,全市16个镇(街道)齐发力,对存量违建实施“定点清除”,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开展近百次,并常以微信为主平台,全媒体聚焦拆违直播。在电视问政中,更是几番将目光汇聚违建,为拆违工作拧紧前进的发条,也进行全民动员,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以存量违建清零为目标,持续强势推进拆违。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如今,拆违行动已逐渐步入攻坚期与深水期,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大体量的、媒体曝光的、群众负面反响强烈的,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重点对象。”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大力开展“一户一档”排查摸底,通过全区域普查、全范围登记,实现“一户一档”全覆盖,突出违建分类处理。集中式拆违、清理式拆违、清单式拆违,多种方式共同推进,将违建逐一消灭,努力打赢这一场拆违攻坚战。

今年,全市拆违目标为58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已拆违3740万平方米。

拆旧控新,拆出空间和发展

“垃圾场竟然能变成球场和停车场,这个改变太大了。”位于大溪镇104复线上洋岙居段有座立交桥,附近的居民经过总要感慨一番。早先,立交桥下面是个闲置地块,久而久之便成了垃圾堆放点,杂草丛生,脏乱不堪。

得益于桥下空间利用,这一个区块得以“变废为宝”。垃圾被清理,原本的闲置地建成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一部分还变成了停车场。如此一来,不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老百姓们也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从2015年开始,我市“三改一拆”重拳出击,剑指“两路两侧”专项整治,着重针对的就是各主要道路旁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等。

“以‘拆’推开,又不仅仅局限于‘拆’。”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路两侧”的整治,将最终使道路两侧的环境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将拆后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应区块进行覆土、复绿、重建,多管齐下,从而真正提升环境质量。

让群众得实惠,为发展腾空间。这5年来,我市以“基本无违建”为抓手,以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全力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才取得了拆违阶段性的胜利。

“不但要抓拆违,还要抓控新。”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说,存量违建要清除,新的违建更要第一时间处置到位,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

我市出台违建巡查监管八方面制度,强化镇(街道)属地管理职责和驻村干部、村干部一线巡查责任,对群众举报、巡查发现、上级交办的新增违建,一律即办即查,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到位。同时,“两违”防控中心建立后,成为一个违法建筑防控治理的指挥中心,既能满足“一户一档”和违法建筑调查建库需要,也具有违法建筑投诉举报、巡查发现、执法处理、案件办理等功能,人力管控和信息管控完美结合,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监管水平。

同时,我市今年出台的《温岭市新增违法建筑责任追究办法》,更是给新增违建业主上了一道“紧箍咒”,增加违法成本,切实将违建扼杀在萌芽里。

破立之间,在拆改中谋转型

如今,温峤镇上街区块的工业园区内,渐渐热闹了起来。机器轰鸣,车辆来往,忙碌的员工,在崭新的厂房大楼里,新一轮的生产正在进行中。很难想象,若干年前,这里还是违法建筑的集聚地。

一幢幢新造的标准厂房高耸林立,总占地面积290亩的工业园区里,已有十余家企业安了新家。心定了,生产也更有劲了。

温峤镇上街区块的拆改项目,是全市“三改一拆”工作的一个缩影。

拆只是手段,改才是目的。

以前,一方面,“低散乱”的发展模式,违法建筑滋生的生产厂房,使得企业在安全隐患中如履薄冰,难以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工业用地的稀缺,让企业止步于更大规模的扩张,踟蹰于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设小微园区,加快旧厂区改造,拓宽拆后利用途径,不但拆出安全,而且拆出了企业的发展新空间,可谓一举多得,解了企业和当地政府的燃眉之急。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要求,我市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业从民房退出,“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力促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全面推进老旧工业区(点)改造,通过精细排摸,我市明确改造提升老旧工业点52个,总面积达623公顷。今年启动21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其中竣工6个,排摸整改企业272家,改造面积139公顷,腾出土地2805亩。

筑巢才能引凤来。

大溪镇原上洋村、泽国镇扁屿居、新河镇雅雀村……如今,全市各地的小微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拆后的土地上萌发出企业发展的新希望。在这里,企业将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出发,在没有安全隐患的生产环境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全市39个小微园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已供地2900亩,已开工2600亩,已投产14个,建成厂房及配套用房168万平方米。到今年年底,除今年新增入库的3个小微园区外,我市将完成其余全部园区的供地和开工,建成29个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米的小微园区,力争投产21个。

拆后利用,蝶变美丽温岭

“大拆大整”是手段,“大建大美”是目标。拆,应快刀斩乱麻;建,则应谋定而后动。

随着“三改一拆”工作向纵深推进,“改”开始登上舞台,唱响主旋律,以拆开路,以改带建,才能真正让“三改一拆”工作改善温岭的人居环境,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最近,太平街道后应村村民老郭脸上洋溢着喜气,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之后,老郭原本破败的老房子被拆除,如今,新的房屋已经建成,眼看着马上就能搬进新家了。“从老房子里搬出来,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原本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老郭的新家园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他说,多亏了城中村改造工作。

2017年以来,我市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理念,以253个村的村民建房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彻底解决农民建房、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制造业“低散危”和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城村联改正是“改”这一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制定《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当年启动、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的任务要求,设立东线、南线、西线三个战区,利用3年时间推进50个城中村改造和5个区块旧城改造,惠及群众11870户,实现城市有机更新、乡村振兴。

仅7个月,太平街道后应、屏下和小河头三个村1300户的签约工作全部完成,签约率均达98%以上。

破立之间促转型,“三改一拆”为居民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为企业发展腾挪出空间,而全域改造将突破乡村发展的瓶颈,使得温岭的传统产业转型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7年,我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强势启动。在横峰大道沿线区域,通过革命性改造村庄和产业,大力度整理土地和河道,大步伐建设道路和设施,实现城中村改造、传统鞋业改造、环境综合提升的“两改造一提升”目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为全市各区域的改造提升提供样板。

实验区建设范围涉及横峰大道两侧横峰、城东两街道15个村,人口5837户、1.81万人,土地14200多亩。

一年全力拆迁,两年产业入园,三年基本建成。在去年11月15日召开的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工作动员会上,徐仁标定下了明确目标。

如今,全域改造工作进展神速,一个又一个喜讯不断传来,成功签约,顺利启动拆违,横峰街道方家洋村、马鞍桥村、莞渭陈村……一个个村的全域改造工作顺利推动。

以创建省级“基本无违建市”为目标,“三改一拆”工作正与“美丽温岭”建设紧密结合,拆出温岭速度,改出温岭形象,创出温岭特色。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温岭 大城 天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