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01 | 阅读:109次

架起体教融合桥梁 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护航

在青少年健康发展中,体育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新昌县教体局从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开始,融通青少年体育技能培养、赛事体系规划的道路,搭建起体育和教育之间的桥梁。

一、疏通堵点,明确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的公布:“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青少年近视率超五成”等问题备受关注。各部门曾多次在会议中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体教融合,其难点在于“融”,而重点恰恰也在于“融”。新昌教体局一直在“融”上下功夫,做文章。在资源、机制上深度融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切实疏通体教融合的堵点。

1.优化体教资源互补。新昌教体局遵循了“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深化了具有新昌特色的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切实改善青少年运动场馆欠缺的短板,积极同建设规划部门对接在旧城改造时充分考虑划拨学校土地,用于运动场馆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捐资或资助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在原有开放学校的基础上,2019年再增加开放青年路小学、实验小学、城关中学、西郊中学、城东实验学校、潜溪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礼泉小学的运动场馆,据统计,每天在学校开放场馆锻炼的人约5000人。南岩小学扩建工程、城西小学体育馆建成后全面开放,并要求各学校要继续做好亮化工程,延长开放时间等工作。

通过统筹优化体育场地与教育资源配置,以新思路、新策略、新路径,一体统筹、一体建设、一体落实,形成体教融合一体化战略体系和共同化推进能力,加强顶层设计,打通部门合作壁垒,实现体育与教育资源共融共生、同向发力,最大限度聚合教学、训练、竞赛、场地、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全面释放体教融合改革发展动力活力。

2.强化评价机制构建。教体局强调了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优化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建立了稳定成长长效机制,推进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实行小学1~2年级每天跳绳10分钟,小学3年级~高三每天跑步1000米;每所学校、每个场馆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标语上墙,成为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理念。以上三项内容均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的考核。创新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支撑,引导学校和社会重视体育,提升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实现以学校体育“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

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新昌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020年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98.29%以上。新昌县教体局在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路上,明确了培养目标任务,推动了体教融合思想,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使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形成良性循环。

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发展「架起体教融合桥梁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护航」

二、立足学校,拓宽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拓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转变培养方式。立足学校的训练、培养,普及体育运动技能。拓宽渠道,鼓励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

1.广泛培育体育特色学校。依托《新昌县教体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行动计划(2019——2022)》,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重点,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以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为基础,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学校要充分根据现有条件及师资,积极争创体育特色学校,真正形成“一校一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每位学生必须学会1~2项体育技能。与此同时,教体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畅通体育教师招考、引进渠道,进一步扩大校园直招数量,在五年时间内补足缺额的专职体育教师。每年假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一次轮训,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每年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40周岁以下年轻教师参加专项素质比武(模仿体育中考模式进行技能考试),40周岁以上教师参加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关心关爱体育教师,按政策落实好体育教师的相关待遇。深化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充分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目前全县有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3所,国家级足球特色示范学校7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省级足球示范学校9所,2018年开始至今,经过学校自主填写申报表、录制特色运动视频,上报教体局审核,教体局体育科现场督察、考核,最后考评小组打分评选确定,三年来评出县级体育特色学校28所。2021年将再次全面开展县级体育特色学校申报工作,倡导各中小学开设足球、排球、拳击、水上项目、武术等特色体育社团。到2021年底将达到80%,

2.鼓励体育协会进校园活动。新昌县现有各类体育协会28个,社会体育指导1300多人,引导和鼓励体育协会进校园,将传统体育引入校园。2019年引导和鼓励足球协会走进校园,2015年新昌县足球学会成立以来致力于青少年足球的培训工作,使青少年足球实现零的突破并持续增长,至今已有注册球员3000余人,40多名足球教练,每年在教体局的组织下举办校园足球联赛,使足球这项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还大力倡导武术、羽毛球等等协会深入各校指导,让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形成各校体育特色。

社会体育组织的大显身手,解决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中师资不足,专业不专,项目不齐,场地器材不够,教师继续培训缺乏等问题。县体育协会将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双方形成合力,实现共赢。立足学校体育的发展,融合社会体育组织,已成为新昌体教融合的新增长点。

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发展「架起体教融合桥梁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护航」

三、破除藩篱,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少体校和基地学校在赛事等方面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路径,彼此不兼容、不互通,成为体教融合的掣肘。针对这一难点,新昌县教体局明确提出将少体校的教练下沉到各校创立基地学校业余训练队的建设,倾力打造“体校与基地学校融合”,形成校校有训练,训练有特色的建设。

1.学校融合,校校联盟落实时间。2018年以来,新昌28所基地学校创建了体育特色学校。新昌县教体局统一安排、落实,成立了“体校 学校”模式的校训练队,聘任新昌少体校教练为基地学校的教练,在各教练团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时间,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另外安排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2016年,新昌县足球协会投入20万元,聘请足球教练陆殿明走进新昌,分别到技师学院、育英小学、七星小学、儒岙中学现场指导。2018年9月,南明小学创建了排球特色项目,聘任省队退役运动员叶文焕为总教练,梁昆、王一秋为主教练,下沉到学校,保证训练时间,做到一周三练。

2.教练融合,技术共享提高实效。新昌少体校拥有专业的教练员,成立教练团队,根据教体局的统一安排,教练团队到基地学校支教、带队,定期到基地学校传授专业知识,指导训练工作。通过教练团队和学校体育教师之间融合,提高对各训练项目的认识。体校教练在平时的指导中,更直接地发现体育骨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不足,教练团队与学校体育教师互相合作、探讨,形成优势互补。经过长期融合,基地学校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训练要点落到实处,提高了实效。

2017年至2021年,原中国足球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俊生、原中国男子国家队主教练戚务生、原中国女子国家队主教练马元安等组成“足协名宿团”三次走进新昌学校,指导校园足球,学校足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打开。近距离地观摩学校教练的足球课,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通过名宿团队的诊断、把脉,学校教练员队伍的执教能力进一步提升。

3.学生融合,形成梯队促使发展。为形成低段、中断、高段三个阶段的甲、乙、丙梯队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体校教练和学校体育组,进行了周密的选拔工作,制定出适合各年龄组的训练方案,初步形成少体校学生为甲、乙两组,基地学校开展丙组训练,填补了少体校参赛的空挡,丰富了组别、提高了少体校的选材量。学生融合,积极开展交流训练,提高了竞赛能力。

近两年来,“体校 学校融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双方学校上下统一认识,既有整体方案,又有合理布局;既有长远规划,又有阶段目标,实现了各项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双丰收。

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发展「架起体教融合桥梁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护航」

体教融合,打开一片广阔天地,形成了青少年赛事体系,注重了发挥赛事的育人功能,创造了新的环境和格局。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健康发展 桥梁 青少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