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3-02-03 | 阅读:60次

高山滑雪比赛裁判规则「早4晚8冬奥会高山滑雪辽宁裁判的日常」

杨辉(右)和同伴正在喷画引导线。马骋摄

2月6日,海拔2000余米的北京延庆区小海坨山上刮起了六七级的大风,高山滑雪首日比赛不得不延期。作为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裁判,来自辽宁的杨辉和乔胜祥清晨4点便起床来到山顶,冒着刺骨的寒风布置赛场。杨辉说:“高山滑雪项目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很多,我们会一直坚守,为运动员们获得佳绩‘保驾护航’,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辽宁力量。”

为确保安全,安装两万米防护网

狂风之下,站在小海坨山顶的多位记者很难保持站立,大家不得不回到室内等候开赛通知。远远望去,裁判们依然在赛道上进行着最后的检查,确保比赛顺利进行。但大风没有减弱的迹象,所以裁判长不得不宣布比赛改日进行。正因为比赛的延期,记者有机会采访到了两位辽宁裁判,听他们讲述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故事。

沈阳籍裁判杨辉的眉毛、睫毛上结满了冰花,“今天的风太大。高山滑雪是雪上项目中速度最快的,将近3000米的赛道,落差达800余米,一些赛道两边是悬崖,为确保运动员安全,比赛不得不延期。”杨辉解释道。

从1月21日抵达延庆赛区,杨辉和他的团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赛道两侧安装防护网,“防护网主要分为A网和B网,外层的A网高5米,是保护运动员的最后屏障,里面的B网高2.5米,在一些两侧是悬崖的危险区域,防护网会安装6层。高山滑雪运动员最快时速能达到140公里,一旦运动员冲出赛道,防护网要确保他们的安全。”防护网安装工作持续到了2月4日,杨辉团队整整干了半个月。“赛道两侧的防护网长度加到一起差不多有两万米长,这也是运动员们的生命线,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

为赛出佳绩,创造最好赛道条件

赛事期间,杨辉是赛道引导线裁判团队的中方负责人,“大家看高山滑雪比赛的时候会注意到,赛道上有一蓝、一红两道粗线,这就是引导线。引导线的主要作用就是给运动员提供相对准确、合理的滑行线路。”从前几天的赛前训练开始,杨辉和他的20多人团队,每天早晨7点30开始,利用一个小时来画引导线。“喷画引导线和喷农药有些类似,我们裁判背着喷壶,穿着滑雪板从山顶自上而下喷画。颜料由无毒无味的食用色素构成,非常环保。经过多次喷画,引导线就成为了高山滑雪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抚顺籍裁判乔胜祥负责的是赛道维护工作,前两天他和10余名裁判扛着水管为延庆赛道注水的视频走红网络。“奥运会这种顶级高山滑雪项目中,赛道注水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工作。如果一些坡度陡、弯度大的赛道上雪含量过多,那么赛道很容易出现雪沟,接下来的选手会在速度、安全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尽可能保证赛道平整,大约40%的赛道需要注水,让赛道表层结成冰壳,保证赛道硬度。”

为了祖国的荣誉,再苦再累也值

因为赛道注水工作,乔胜祥和他的队友们的棉鞋和棉裤经常湿透,没过一会,上面就结成了冰。“全身上下都很冷,但大家没有怨言。为了给冬奥选手们提供最好的比赛条件,我们觉得值得。”

杨辉曾是中国高山滑雪队的队员,参加过亚冬会、世界杯等比赛,如今能以裁判员身份圆梦冬奥赛场,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从1月21日到延庆开始,每天4点起床,5点吃早饭,然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到雪场。工作一天后,最晚一天是晚上8点多回到宾馆,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办好。为了祖国的荣誉,再苦再累也值!”

像杨辉、乔胜祥这样在山顶的寒风中坚守的中方裁判,仅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就近500人。为了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他们将坚守到3月中旬冬残奥会结束。

来源:沈报全媒体记者 马骋电自北京

沈阳网编辑:陈籽初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高山 冬奥会 辽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