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1-27 | 阅读:74次

#2022世界杯#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傍晚,卡塔尔世界杯正式拉开帷幕。未来近一个月时间,世界各国球迷将共同享受这场足球盛宴。

中国男足成绩长期低迷:今年3月,以一胜三平六负的战绩冲击卡塔尔世界杯失败;4月,出战亚冠的两支中超球队分别以一平五负和六连败,双双小组垫底出局……然而,习惯了男足表现的人们也许不知,中国足球也有过荣耀与惊艳的时刻——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家足球队曾连续九次夺得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冠军,并受邀参加柏林奥运会……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1936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抗战时期的中日足球大战

事情要从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的足球赛说起。

1934年5月,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在比赛中,中国足球队先后战胜菲律宾队和荷属东印度群岛队(今印度尼西亚队),与日本队在决赛中相遇。

5月20日下午5时,中日足球比赛在马尼拉黎刹纪念体育场开赛。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赛事:此时的华夏大地上,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虎视华北平津,狼子之心昭然若揭;赛前,因日本作梗,中国队数名主力队员遭停赛和禁赛,日媒放言必夺冠军……以李惠堂为队长的中国队队员互相击掌立誓,“拼上性命,夺下冠军”。

上半场,中国队狂压日本队,先后攻进两球,占得先机;但到下半场,日本队率先进球,中国队又进一球后被罚下一人,日本队趁机发动快攻连进两球。如此,双方踢成三比三平,眼看比赛仅剩十余分钟了,全场气氛陡然变得紧张且窒息。关键时刻,日本队员恶意犯规,中国队获得一个宝贵的点球机会——李惠堂顶住压力走出队列,深吸一口气,快步助跑,飞起一脚,皮球直入网窝,比分变为四比三,一阵阵“中国必胜”的声浪直冲云霄。很快,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中国队赢了。

这天,李惠堂踢进点球令日本队员瘫软绝望,中国队获得冠军令日本国民捶胸顿足。

原来,自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起,中国足球队先后击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的足球队,斩获一个亚军(第一届)和八个冠军(第二届至第九届),称霸亚洲足坛,被誉为“中国铁军”,更多次在遇到一心要横扫亚洲的日本队时踢出了五比零、四比零、五比一的大比分,让日本足球颜面尽失。此番交锋,日本队再次败于中国队无缘冠军,日本举国上下黯然神伤,以至于多家日本报馆刊文痛苦哀叹:“既生瑜,何生亮?”

载誉归来,中国足球队受到政府的电令嘉奖和民众的称赞。

在这支第九次夺得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冠军的中国队中,主力队员有前场的李惠堂和孙锦顺、中场的陈镇和、后场的谭江柏和守门员包家平……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球王”李惠堂

在日本队球员眼中,李惠堂是道难以逾越的山梁。

1905年,李惠堂出生于广东五华县锡坑乡。父亲李浩如是建筑商,常奔波于香港和澳门,有次带回家一个西洋足球玩具,李惠堂的生命轨迹就此发生改变。

清早,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李惠堂已经开始练习踢球了,而球门就是院门口的狗洞。球踢坏了,他就爬上门外的柚子树摘柚子当球踢,树上的柚子摘完了,他又找来布巾捆扎成团当足球。几年下来,李惠堂练就了过人的球技,更因射门势大力沉而获得“小力士”的外号。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李惠堂

1915年,李惠堂随父母迁居香港,先就读西式小学,后考入皇仁书院。在那里,他开始接受系统的足球训练,观看足球比赛,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入了皇仁书院足球队并以出色的脚下功夫打出了名号。

一次,李惠堂带球刚过中场线就拔腿劲射,皮球穿过对方后场和守门员的重重人丛径直入网,令全场目瞪口呆。还有一次,李惠堂从后场盘球,连续晃过四五个对方阻截的球员,把球带进对方禁区,从容起脚,球被攻进网窝。

1922年,李惠堂入选香港足球劲旅南华队并出任主力前锋,就此开始驰骋足坛的传奇生涯。他在香港甲组足球联赛中常有惊人进球,在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第六、七、九、十届)屡建奇功,助力中国队夺冠,还在上海参加“史考托杯”足球赛,率队四比一大胜英国猎克斯队,首开华人足球队击败欧洲足球队的纪录。

李惠堂的高超球技,令国人倍感惊喜。他被誉为“球王”,沪港两地更是广泛流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说法,然而,他也因此成为日本人的心魔,在日本足球界,人们提起李惠堂就唉声叹气。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铜头”谭江柏

与乡下娃娃李惠堂相比,谭江柏生于大城市广州。

谭江柏是长子,父母早早送他进学校读书,寄望其早日成才。但谭江柏偏偏坐不住,上课调皮捣蛋,下课惹是生非,写作业更是敷衍应付。父母既失望又无奈,只好任他自由来去。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谭江柏

不爱学习的谭江柏却好踢足球。那时,他跟着学校的体育老师踢,跟着街头的大龄孩子踢,常常一天踢好几场。如此,谭江柏球技突飞猛进,更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年仅十六岁,身高一米八多,体重七十二公斤,满身硬实肌肉,奔跑时虎虎生风、彪悍凶猛。就这样,他被香港足球劲旅南华队青年队相中,先入乙队,后升甲队。数月后,在南华队青年队和皇后陆军队的一场比赛中,他替补登场一人独进两球,帮助球队二比一战胜对手。此战是谭江柏首秀于正规比赛,而这时他才十七岁。

1930年,受广州警察队警察长袁熙圻、韦汝聪力邀,谭江柏进入广州警察足球队。在这里,他遇到很多同乡,也交了不少朋友,最好的朋友有冯景祥、李天生、叶北华。他们四人上午骑摩托车巡逻,下午扎进球场随队踢球,日子长了彼此心生默契,比赛时总有绝妙配合,被球迷亲切地称为“四骑士”。

有“四骑士”攻城略地,广州警察足球队迅速跻身全国足球联赛顶级球队,其中尤以谭江柏表现最为出彩。谭江柏在球队担任左后卫,他充分发挥身材健壮和脑袋硕大的优势,跳得高顶得远,频频抢得皮球并屡屡攻进球门,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头球高手,故人送绰号“谭铜头”。

1934年,在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决赛中,中国队共攻进四球,其中谭江柏贡献了一记头球和一脚远射两粒进球,为中国队战胜日本队夺冠立下大功。李惠堂曾这样称赞谭江柏:“能卫能锋,陷阵则敌方辟易,防卫则一夫当关,浑身解数,件件皆能。”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铁腿”孙锦顺

在足球场上,破门的两大最佳手段是头顶和脚踢——谭江柏擅长头顶,而孙锦顺精于脚踢。

1926年12月的一天,冷风阵阵,香港足球协会足球场座无虚席,一场香港甲组足球联赛香港南华队对阵英国驻港陆军队的焦点战激情上演。比赛中,南华队球员孙锦顺禁区外接球,凌空一脚抽射,皮球犹如一枚出膛的炮弹呼啸飞旋,冲进球门,穿透球网,落于看台人群中。

孙锦顺这粒进球技惊四座。第二天,香港多家报纸头版刊文不约而同写道:“一脚破千钧,不愧铁腿郎!”孙锦顺由此名动港岛,这时他十九岁。

孙锦顺能踢球破网,跟他多年练习踢“油球”有关。他是广东东莞人,八岁开始踢球,一天到晚在巷子里对着一堵泥土墙踢来踢去,毫无章法。一天,一位浓眉大眼的汉子过路看见了,先是在墙上画了一个方框——令其朝着方框内区域踢,接着讲授了一个练习踢球的“诀窍”——把球放入机油中浸透,晾干后光着脚踢。孙锦顺照做了,每天朝画在墙上的方框踢浸过油后变得既沉且没有弹性的皮球,脚力越来越强劲,射门越来越精准,最终演绎了一脚令人惊惧的破网进球。

此后,孙锦顺还有三次“铁腿”秀:1930年,他随队到荷属东印度群岛踢交流赛,一脚进球射穿球网,吓呆了对方球员,震惊了现场观众,“铁腿孙锦顺”名扬东南亚。另一次,他拔腿射门,对方守门员双手接球,谁知球的力道太大,震得守门员虎口发麻,皮球脱手飞进了网窝——对此,一家报馆记者写道:“当其侧身怒射,球出如矢,力挟千钧,能使门将手腕岌岌以将折,身子摇摇而欲倒……”第三次是1936年,他代表中国足球队赴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在棉兰老岛比赛筹钱时,他一脚怒射洞穿对方球网,为艰苦的奥运征途增添了一段趣谈。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孙锦顺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陈镇和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黑炭”陈镇和

陈镇和是一位归国华侨,祖籍福建厦门。1918年,他的父亲——旅居荷属东印度群岛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商陈金山,在送陈镇和姐弟三人回国时,深切嘱咐道:“吾祖上乃炎黄子孙,汝等勿忘祖国!”陈镇和牢记在心,就读厦门英华书院(现厦门二中)时发奋学习,不敢懈怠,最终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

当时,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有校足球队名曰中华队,常与外校球队交流并外出参加赛事,足球氛围浓厚。陈镇和深受熏陶,就报名加入了校足球队,并迅速展露足球天赋成为中场主力。一次,他随队同上海租界巡捕房由洋人组成的西捕队踢交流赛,多次成功组织进攻和主导防守,令对方球员无计可施,不惜通过恶意犯规抢夺球权。此一战,陈镇和名声大噪,引起多支球队的关注。一年后,他以学生身份加盟上海乐华足球队,从国内联赛到国外比赛,开始渐入足球生涯佳境。

在场上,陈镇和球风彪悍、骁勇善战,加之他个头不高且皮肤黝黑,队友们亲切地称其“小黑炭”。报载,李惠堂第一次看陈镇和比赛后,喜滋滋地对人说:“球场一晤,即知非池中物。”

李惠堂一语成真。1930年5月,陈镇和入选中国足球队,与李惠堂一起东渡日本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为“523”阵形中的两名中场球员之一,在赛场上冲锋陷阵、顽强拼争,为中国足球队夺得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四年后,在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中,陈镇和再披中国足球队战袍驰骋球场,助力中国队夺魁。经此历练,陈镇和成为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中场球员”。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铁闸”包家平

在球队中,李惠堂、孙锦顺主在突进射门,陈镇和主在控制球权,谭江柏主在抢截防范。包家平和他们都不同,他是守门员,是球门前最后一道关卡,必须“谢绝”对手进球。

鲜为人知的是,包家平原是和李惠堂一样的前场球员。他自小踢球,从少年足球队起就任前锋,直到1925年进入香港乙组联赛的圣约瑟队后才改任守门员。此时,包家平十七岁。

包家平身高一米七七,体重五十五公斤,这个体格站在球门前如同一根瘦小的竹竿。但就是这个竹竿一样的少年,很快成为足坛热议的焦点人物。原来,由于一直踢前锋的缘故,包家平把守球门时反应迅捷,加之熟稔前锋球员的心理,总能预判继而化解种种危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包家平颇有大将风范,他在比赛中常常吆喝指挥队友准确站位防守。在比赛中,包家平屡屡扑出对方球员必进的点球、单刀球,力保己方球门不失,被盛赞为“铁闸”。

一年后,包家平被中华全国体育会下辖华南队挖走,先帮助球队夺取1927年第二届全国分区足球赛冠军,又入选中国足球队任主力守门员出征当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在这届远东运动会上,在中国队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他高接低挡扑出日本队三个球,助力中国队最终以五比一的比分战胜日本队夺得冠军。

此役后,包家平在中国足球队守门员位置上一坐多年,令周贤言、黄纪良、刘庆祥、徐亨等替补守门员始终难以上位。而他的出色发挥也赢得了《世界运动会足球特刊》的好评:“其接球之稳健,营救之得宜,中国一人而已。用贤言外,余子难望其项背,故有钢门之誉。”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一场穿越亚欧大陆的“足球长征”

受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夺冠的影响,中国足球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持续关注和重视。

1936年初,在国际奥委会安排下,德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函,邀请中国派遣足球队参加8月举办的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并特许中国队跳过预选赛直接进入正赛。但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剿共”,把此事推给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后者虽是民间团体机构而非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但视参加奥运会为头等大事,“凡我中华足球选手,务求网罗无遗,以期组成一个全国精华荟萃的劲旅”,为此特地成立了足球运动员选拔委员会,历经三个月考评,从全国各地选出二十二名优秀球员组成中国国家足球队:除李惠堂、谭江柏、陈镇和、孙锦顺、包家平外,有前场球员曹桂成、杨水益、冯景祥、贾幼良、张显源、卓石全、叶北华、郑季良,中场球员徐亚辉、梁树棠、黄美顺、梁荣照、李国威,后场球员李天生、麦兆汉、蔡文礼,守门员黄纪良。球队推举李惠堂为队长,另聘黄家骏任指导,容启兆和颜成坤为领队。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李惠堂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一众球员摩拳擦掌,渴望在奥运赛场上同世界一流球队交手。李惠堂应约为《世界运动会特刊》撰文写道:“我国的足球,二十多年来的进程中,努力争得远东霸主的称号,可是远东的足球程度还幼稚得很多。在远东称足球霸,无异在井底做蛙王。”从中可窥见李惠堂的冷静认知,以及中国足球缺乏参与世界顶级赛事机会的现实。

万事俱备,但全队的二十万元出行经费却毫无着落。球员联名给政府写请愿信,恳求拨款支持,谁知政府竟回复“财政紧张,自行解决”。不得已,球员们只好自掏腰包凑钱,却相差甚多。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李惠堂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提议“提前出发,比赛筹款”,并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设想。众人欣然接受,纷纷称赞“此举甚好”。

1936年5月2日,中国足球队自上海登船出发了。一路上全体队员节流与开源并重:坐最低等的船舱,吃最廉价的饭菜,住最便宜的旅馆,甚至不请医护人员做例行诊疗;每到一个城市即邀约当地球队奔赴球场开赛,比赛结束现场清算门票收入分成,有时为了多挣得一笔门票收入分成还连踢数场。就这样,1936年7月20日,在辗转越南、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多国累计踢了二十七场比赛(取得二十三胜四平的不败战绩)后,中国足球队终于抵达德国柏林。只是,由于营养不良、长途征战、伤痛等因素影响,球队此时已是灰头土脸的疲惫之师了。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1936年,中国男足奥运会首场比赛门票

但就是这支疲惫之师,令欧洲球迷大吃一惊。8月6日下午5时30分,柏林康姆逊体育场,中国队抽签对阵英国队。英国队是欧洲顶尖强队,全场一万余名观众静静等待着这场比赛。

一开场,中国队球员就凭借积极拼抢和灵活跑位,发起一波接一波的凌厉攻势,一时间英国队门前险象环生。一次,李惠堂带球突进,瞅准时机一脚传中,把球准确给到了孙锦顺。孙锦顺顺势迎球抽射,皮球凌空飞向球门,英国队守门员扑救不及,眼睁睁地看着皮球冲撞球网,反弹落地。中国队率先进球了,全场观众呆若木鸡。然而,就在中国队球员拥抱庆祝时,裁判跑过来判定孙锦顺越位在先进球无效。英国队逃过一劫,两队上半场战成零比零。

下半场第十二分钟,孙锦顺左路连过数人,紧接着一脚横传中路,把球给到了接应的曹桂成。此时,曹桂成前方开阔,正是绝佳的抢球射门得分机会,就在他飞冲上前之际,突然两腿一软,整个人扑倒在地——他的体力耗尽了。错失良机的曹桂成双手捶地,失声痛哭。更要命的是,体力崩溃开始在中国队球员中蔓延,中国队不得不全面转入防御状态。这下让英国队利用体力优势拿到了主动权,先是在第七十分钟利用一次角球机会攻破中国队球门,随后在比赛接近尾声时抓住空当再进一球,最终二比零战胜了中国队。

当时奥运会足球赛正赛采用单场淘汰制,输球就意味着止步——中国队输球出局了。但球员们的拼搏劲头、脚下技术和战术素养令人赞叹有加。比赛结束后,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英国队球员挨个拥抱中国队球员,称“赢得惭愧”。第二天欧洲多国报纸纷纷报道“中国队虽败犹荣”“中国队出色”“中国队失败主要是由于体力原因”……

不过,令人心酸的是,走下奥运会赛场后,中国队的指导黄家骏和领队容启兆、颜成坤竟纷纷不辞而别。球队无钱,李惠堂只好带领队员再次“比赛筹款”,先后同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瑞士、荷兰六国踢了九场“交流赛”(结果是一胜三平五负),才从门票收入分成中攒得路费,进而辗转回国。

1936年,以李惠堂为首的中国足球队球员的柏林之行,是中国足球在世界舞台的“首演”——第一次走出亚洲,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第一次同欧洲国家球队交手,第一次战胜欧洲劲旅(返程时,在瑞士战胜苏黎世联队,此为九场“交流赛”唯一一场胜利),这是中国足球的巅峰时刻,亦成为中国足球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一页。后来,这次往返柏林之旅被称为“一场穿越亚欧大陆的‘足球长征’”!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在国仇家恨中出球场上战场

回国后,中国足球队的惊艳故事继续上演。

1937年春夏之交,李惠堂接到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电报,说“第三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1938年法国世界杯)分给亚洲一个参赛名额”,问“是否愿意组队备战世界杯足球赛”。李惠堂满口应允,立即电联分散于各地的队友集结,在南京和上海开展训练。然而不久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烧杀劫掠,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危急的关头。在国仇家恨中,中国足球队队员纷纷脱下球衣,转身走上保家卫国的战场。

陈镇和重回航空学校。此前,他考进广东航空学校第七期,但为参加奥运会未能正式入校,此番回校以第八期学员身份系统学习了战斗机驾驶技术,1938年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七中队守卫东南沿海。一次,队中主力战机紧急驰援他区,陈镇和与留守战友驾驶九架老式飞机与来犯日机周旋,成功击落四架日机,受到嘉奖。1941年1月28日清晨,陈镇和奉命驾驶苏联援华的新型战机从新疆回甘肃,在进入星星峡时遭遇罕见风暴,飞机急速坠地,陈镇和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陈镇和在战场上

谭江柏加入陆军,先随所部北上抗敌,后奉调奔赴云南担任第十二运输队队长,率兵往返滇缅公路运送抗日物资。有趣的是,在大西南,谭江柏邂逅了美丽的爱情:一次,他在桂林短暂休整。和部下踢球解闷时,总能看到一个姑娘静静地坐在球门后面看球。他没在意,但部下发现了端倪,悄悄传说“姑娘的眼睛在追着大队长跑”。于是,他鼓足勇气找姑娘搭话,得知姑娘叫陈珍妮。不久,谭江柏奉令启程,陈珍妮勇敢追随,数年后两人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是为后来大名鼎鼎的香港歌星谭咏麟。

相较于空军陈镇和和陆军谭江柏,黄纪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埋地雷、打伏击、炸碉堡,活跃于日占区。在一次战斗中,黄纪良不幸被俘。面对利诱和酷刑,他大义凛然,敌人恼羞成怒,最后将他残忍杀害。

李惠堂作为中国足球队队长,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当时,汪伪政府极力拉拢他担任政府体育高官,大打感情牌:“李先生,欢迎过来就职,中国足球事业需要您。”他“呸”了一声后,毅然决然南下香港南华队继续当球员。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乔装改扮逃回家乡,在家门口贴上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此后,他辗转重庆、成都、自贡等地,发动和组织足球义赛,筹集款项,救助难民和孤儿,支持抗日救国。

中国足球队的传奇「因为他们中国足球曾名动世界」

李惠堂与他获得的奖杯

在那个国破山河碎的年代,中国足球队在球场打碎日本队员的冠军梦想,中国球员在战场阻遏日寇铁蹄的侵袭步伐,这是中华儿女的热血与力量……

如今的和平年代,在2022年2月6日举行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连丢两球的极其不利的局面下,下半场连入两球,2比2追平韩国女足。最后在伤停补时阶段,中国女足再次攻入一球,绝杀对手夺冠。这也是中国女足历史上第九个亚洲杯冠军。

中国足球道阻且长,但中国球迷一直在共同期待足球的未来。

(源自微信公众号名人传记月刊,文/姜猛)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因为他们 中国足球 名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