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1-28 | 阅读:40次

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而言,中国国内比赛的水平不亚于国际大赛,有时甚至更高。国内最高水平的比赛首推全运会,其次是全国锦标赛,此外还有一项乒协杯赛,也是高手云集,只不过关注的人比较少罢了。

第一届乒协杯赛于1985年6月在沈阳举行。国家队主力刚打完38届世乒赛,大多状态不佳(重视程度也不够),大失水准,因此就给了年轻人扬名立万的机会,一批90年代初国家队的骨干力量在这次比赛中崭露头角,便是一大看点。

乒坛往事之1985年乒协杯直板正胶靠政策扶持

38届世乒赛上,江嘉良、陈龙灿分获男单冠亚军

这次比赛的男女团体决赛出现了一幕闻所未闻的奇观:出场的男女10名选手中竟然有9个是左手。在那个年代曾经流行专门培养左手将,把一些原本右手执拍的孩子硬是给练成了左手,这里面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蔡振华。不过这种训练方式历来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这种“假左手”的协调性有先天性缺陷,失大于得,因此后来数量逐年减少。

浙江男队以往全国比赛大致在10名左右徘徊,这一回却大爆冷门,连胜广西、四川、辽宁、北京,有史以来第一次勇夺全国男团冠军。浙江队的三个左撇子分别是何志文、陈健和宋善华。直板正胶好手何志文一向内战内行,决赛对北京一人独得三分。陈健和宋善华也不拖后腿,在几场比赛中连战连胜,击败了包括王会元、陈龙灿这样代表国家队参加世乒赛团体赛的绝对主力,也是大出风头。

乒坛往事之1985年乒协杯直板正胶靠政策扶持

如今的何志文,年过60依然在赛场上亮相

焦志敏挂帅的黑龙江女队连胜江苏、河北、北京夺得冠军。焦志敏的球在那个年代的女选手中是最接近完美的一个,无论发球抢攻的威胁还是相持球的实力都是高人一等,对谁都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黑龙江女队以往弱在二号人物,这一回第二主力陈东叶十分给力,半决赛第五盘决战赢了小将高军,决赛又赢了北京队一号主力赵小云,表现十分抢眼。

男单比赛中,名将纷纷落马。16个种子选手只有陈龙灿和韦晴光进入了前八名。陈龙灿受到各路小将的猛烈冲击,连着两场死里逃生,八进四战胜韦晴光后已是油尽灯枯,半决赛栽倒在河北队横板弧圈好手杨广弟的手中。

乒坛往事之1985年乒协杯直板正胶靠政策扶持

焦志敏

闯进决赛的,是杨广弟和解放军队的直板正胶快攻手杨建华,比赛如同中欧大战,最终杨建华3:1击败了杨广弟。

杨建华已然二十出头,对于直板正胶快攻打法而言,这个年龄已经算是老将了。杨建华的球朴实无华,看不出有什么绝活,但胜在基本功扎实。从国家队的角度讲,这样的球员没有太大的培养价值,因此他能拿下一次全国冠军实在是很不容易。

女单决赛不出所料,焦志敏对阵何智丽。双方知根知底,战术也一样,都是压反手调正手,因此回合球特别多,场面相当精彩,让观众大饱眼福。最终焦志敏大胆侧身,争取了主动,3:2击败何智丽,第三次获得全国女单冠军。

为了扶持直板传统打法,这届比赛规定团体赛每队必须要有直板正胶的队员一名,而且每场比赛中还必须要有直板正胶打法的选手上场(女团必须在单打中上场)。如此一来,本届比赛成了快攻打法的阅兵场,据统计,男女快攻手的比例各占30%。

乒坛往事之1985年乒协杯直板正胶靠政策扶持

陈龙灿

男子快攻好手除了陈龙灿、范长茂、何志文等名将,以及男单夺冠的杨建华外,还有两个小将令人眼前一亮,那便是辽宁队17岁的于沈潼和浙江队16岁的吕林。于沈潼在团体赛中击败了全运会冠军惠钧,爆出一大冷门。吕林这个时候还是正胶打法,已经看到了很大的潜力,在次年被调进了国家青年队。

女子快攻手水平高的实在不多,除了17岁的高军外没有值得培养的年轻人。女孩本身步伐慢、力量小,打直板很难像男孩那样频繁侧身,直板正胶的威力打不出来,和横板抗衡会非常吃力,因此女线上横板越来越多是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靠政策扶持直板这条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这届比赛中,削球手王浩和田静都打进了男女单打前三名,他二人也因此入了国家队的法眼。此外,天津的马文革、河北的高军、山东的刘伟、湖北的陈静、辽宁的徐竞等一批日后成名的少年选手也都引人注目。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无论人们愿不愿意承认,横板弧圈都将是越来越先进的主流打法。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板正 乒协 乒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