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07 | 阅读:56次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稍微对乒乓球运动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直握球拍打法曾是中国队的绝对主流,诞生了无数世界冠军人物:容国团、庄则栋、郗恩庭、郭跃华、江嘉良、刘国梁、马琳、王皓、许昕……

但无论是以上哪位名将,他们都一直在与一个直拍打法的先天技术漏洞做斗争,那就是反手位的薄弱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直拍运动员一直遵循“左推右攻”的基本套路,以正手位进攻作为根本、反手位推挡作为辅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直拍反手位无法像横拍一样自然下压、存在严重的反关节情况,这也使得向前、而不是向下(攻)或向上(拉)发力成为了自然。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不过建国以后,国乒老一代直拍前辈们一直都在为解决直拍反手位进攻而做出尝试,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以王传耀、庄则栋为首的“两面攻”打法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令人遗憾的是,直拍运动员的这个技术改革只是取得了短暂的辉煌,随后不久便遭到了横拍选手的强势反扑。随着郗恩庭等新一代国手的崛起,直拍打法又再次回到了“左推右攻”的体系当中。

那么当年的“两面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优、缺点是什么?曾经风光无限,后来为何未能占据乒坛主流、且逐渐走向了衰落?直拍反手技术以及直拍打法本身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些即为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两面攻”打法的诞生与特点。可以说,自直拍打法诞生以来就有人在思索反手位的进攻问题,而从生理上讲,推挡一面的杀伤力最大化的办法不外乎2个:一是强化往前的力,使出球更快、更重;二是增加向上的力,摩擦出旋转来。

如果采用第一种办法,则实际上仍只是推挡的简单强化。而要是采用第二种办法,由于直拍反手的反关节情况,直拍选手又很难像横拍运动员一样流畅发力,而且板型也不容易真正“挂”住球。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王传耀、庄则栋等人为首的一些前辈便开始探索一种更大胆的模式,那便是反手非推、亦非拉,改为攻,使用一种斜向上的动作来快速击打、弹击,这样便使得进攻更加的主动,同时具备一定的下压性,让正、反手能“两面攻”,详情可看下面的动图: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两面攻”的方法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首先在理论上是具备可行性的,毕竟横拍反手颗粒运动员也是基本放弃拉而纯粹攻,同样能形成独特的反手体系,而当年的直拍打法基本上都是正胶颗粒,有何不可呢?

正是王传耀的成功才坚定了后来庄则栋对自己的打法进行改革的决心,结果他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世界大赛和全国大赛中都取得了单打3连冠丰硕的战果,由此而成为了全民偶像,这也使得“两面攻”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风靡一时。

相比于传统的左推右攻,“两面攻”打法可以化反手过渡、正手进攻为全台进攻,自然具备更大的优越性,也代表了乒乓球技术的前进方向:让进攻更加全面、漏洞更加少!所以说当年庄则栋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天赋加努力的结果,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然而庄则栋之后,“两面攻”打法便迅速衰落,除王文荣等个别人使用外,可以说是极速退出了一线历史的舞台,从一线赛场到基层教学基本都摒弃了这种技战术体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面攻”虽然找到了直拍打法反手技术改革的方向,但却仍然未走出推挡手法的藩篱。

反手攻无论如何发力,终究还是在用直拍的正手面套胶击球;而只要用这一面,就必然会继续陷入过去推挡所不可避免遇到的反关节难题——再怎么进攻,手腕在进行推挡发力时的旋转角度始终是有限的,不是吗?

此外,“两面攻”打法对运动员个人的天赋要求极高,要想准确在反手位找到最佳击球点,就必须具备极强的预判和反应能力。来球的质量还不是很高倒也罢了,可一旦速度和旋转特别强,两面攻就很容易压制不住对方,同时找不到击球点,随后出现自己瞎失误打丢的情况。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早在“两面攻”打法方兴未艾之际,欧洲横拍弧圈球打法也在突飞猛进发展,瑞典选手约翰森等人的出球旋转越来越强,匈牙利选手克兰帕尔等人的上旋球速度也在与日俱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面攻”的生存空间便遭到了巨大压缩,很快便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这不,60年代中期庄则栋还能维持世界顶级水准,没过几年“两面攻”打法便已后继无人。随后70年代前期国乒男队的领军人物、同为直拍打法的郗恩庭登上历史舞台,而他的反手位进攻则是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推挡手型:大力向前“顶”、如弹簧一般将球给推出去。

参考下面两张动图,我们便会发现庄则栋反手与郗恩庭反手的明显区别: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虽然二人都有充分利用手腕、手臂的力量,不过庄则栋明显是向斜上方发力,拍头有明显翘起的痕迹;而郗恩庭则是直接往前冲击,拍头为水平方向翻转。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郗恩庭是直拍反胶运动员,但他原本就是正胶运动员,而且是很晚的时候才改的反胶、底子是纯正的正胶打法,所以其技术也基本上和正胶没太多区别,所以此处并不影响二人的技术对比。

而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便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乒直拍打法的反手和“两面攻”打法也渐行渐远,比如下面动图中的2位世界冠军——陈龙灿、刘国梁就和庄则栋手法有明显不同: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80年代名将陈龙灿所展示的是反手攻,看起来和庄则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实际上发力明显是由左后向右前,而不是从左下向右上,缺少一个向上“提”的力。虽然陈龙灿也有向上的动作,但那更多是击球后的惯性所致,而庄则栋则是发生在触球前,这是二人的最大不同。

至于90年代大满贯名将刘国梁所展现的则是中规中矩的推挡,往前送的动作尤其明显,发力方向为水平,以保证稳定性为主,直接杀伤力不大,而这也代表了直拍推挡的发展方向——继续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不丢球就是胜利,主要为正手全台进攻服务!

下面我还有制作一个刘国梁推挡慢动作的动图,大家可以再看一下: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当然,此处我们还必须将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一是“两面攻”打法,二是反手攻技术。前者是一个完整的技战术体系,后者只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动作。可以说,后来的乒坛一线选手就基本放弃了“两面攻”打法,但反手攻技术却并没有因此而绝迹。

当反手位出现比较好的机会球,而运动员的步法又来不及调整到可以使用正手的时候,反手攻仍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得分手段。但大部分情况下直拍运动员都还是在进行推挡,反手攻的使用比例不可能非常大,因为这样虽能出奇制胜,但稳定性实在太差,“性价比”不高。

而且后来反手攻用得多的人几乎就意味着正手比较差,所以其成绩反而都不会太好,比如我之前介绍过的一位日本选手田崎俊雄即是如此,一顿操作猛如虎、再看成绩……你懂的。不过动作确实很有观赏性,详情见下图: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通过以上几代国乒名将的对比,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试图继续用推挡面来弥补反手漏洞是肯定走不通的,直拍的反手体系必须彻底推倒、从头再来!而现在的人们也都知道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了,那便是——直拍横打。

相比于推挡,直拍横打的进攻是天然下压,同时还能流畅地完成向上发力拉球的动作、摩擦出强烈旋转出来,所以这项9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在21世纪迅速便占据了直拍打法的主流,而王皓之后的直拍选手基本都完全放弃了推挡,改为反手全横打了。

然而直拍打法看似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但实际上却陷入了一个更加争议的话题,那便是:当直拍不再像直拍的时候,它还靠什么来与横拍竞争?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从庄则栋到郗恩庭国乒直拍两面攻打法兴衰之原因影响探析

直拍横打的推广固然大幅度提高了反手的进攻能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更是相当突出的:正、反两面之间的转化时间太长,势必影响正手的发挥,并且导致中间位接球的能力下降,同时更影响整个前三板小球的处理,至于左推右攻所带来的“快”的优点也被严重削弱了下来。

改横打后大家发现,以前的推挡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反手,而且更是给正手制造机会的重要辅助。如今直拍运动员们的反手、相持能力倒是提高了,但再怎么提高,他们能打赢横拍?在反手依旧处于被动的同时,直拍正手、近台的优势又遭到了削弱,这可如何是好?

或许,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并不在反手,而在于整个乒乓球器材、技术的发展与改革原本就是在朝对直拍不利的方向发展?那么未来我们还能否在顶级领域继续看到直拍运动员的身影?一切还是留待时间去检验吧!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直拍 探析 兴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