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15 | 阅读:69次

回顾和了解上海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为什么上海被人们称为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

我的回答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共获得109个世界冠军(包括奥运会金牌),来自上海的运动员、教练员就有20人之多,在全国排名第一。细想一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又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

乒乓球运动最早传入上海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它是从网球演变过来的,故有“桌上的网球”之称。1926年,在英国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并开始举办世界锦标赛,规模由小到大,逐渐成为受人欢迎的竞技体育项目。

乒乓球是从哪里传到中国来的?有的说是从欧洲,最初是在上海的教会学校等洋人的圈子里玩起来的;有的说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注:1904年,上海河南路昭通路合记文具店老板王道平,在日本看到有人在桌子两边打球,发出乒乓的声音,觉得蛮有趣,就把它带到上海。他找来几个人学打,并在商店里进行展示。以后就在上海逐步流行起来,并扩展到其他城市。)上海人打乒乓,直握球拍,和日本人相似,很少有像欧洲横握球拍打球的人。从这点分析,从日本传过来的说法比较靠谱。

少年徐寅生

上海有个精武体育会,我第一次在那里看到永安百货公司队和邮电局队的乒乓球比赛。上海名将刘国璋的直拍快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上海还有不少私人经营的乒乓球馆,里面放上几张球台,和谐上网给人打球。还有教练和陪打,不过请他们打球需要付费。球馆也会举行一些比赛,延安路上的太湖乒乓球馆曾举办过民间高手乒乓球比赛,在不大的馆内临时搭起看台,观众需买票进场。

新中国建立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上海群众性乒乓球活动广泛地开展了起来。上海工人文化宫那里摆着六张球台,很多职工和球迷到那里活动,打球的人排着队打擂台,三分球决定胜负。我也想方设法拿着“会员证”待发证明函,混进去打擂台,接触到了五花八门的打法。上海市的乒乓球赛特别多,尤其是体委组织的全市性的赛事,各行各业都组队参加。我曾代表学生队参加过比赛,还获得过上海市第三名。

1953年,中国乒协成为国际乒联的正式会员,中国队参加了世界锦标赛。听到了这个消息,我开始做起了“乒乓梦”。1956年,上海市体委决定在上海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设立乒乓球专业,开始向国外职业化俱乐部的形式靠拢。我与杨瑞华(上海汽轮机厂职工,曾获全国锦标赛第三名,参加过1956年东京世乒赛)成了第一批学员,开始了强化训练。那时我们常用“红队”的名义,与上海高手组成的“蓝队”对抗,水平相当,相互促进,类似男子排球队与复旦大学队的比赛,成了吸人眼球的赛事。

等到我进国家集训队,准备参加1959年德国世乒赛时,中国男女队已经从乙级队上升到甲级队第三名,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第一代国手有来自上海的王传耀、孙梅英,以及后来参加世乒赛的杨瑞华。他们的直拍快攻打法让人耳目一新,为后人攀登世界高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9年4月,来自广东的容国团一举夺得了德国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打开了中国运动员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

为备战两年后的北京世乒赛,老将傅其芳出马执教,和姜永宁、梁焯辉、王锡添、梁友能、陆汉俊等资深教练,组成了强有力的教练班子,以“快、准、狠、变”作为指导思想,集国内各路好手“108将”的长处,对日本、欧洲强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有来自上海的薛伟初、余长春以及来自其他省市的队员,发扬风格,甘当无名英雄,模仿日本选手最新发明的弧圈球,帮助主力队员训练,使得直拍快攻打法有了新的突破。中国男队终于战胜了乒坛霸主日本队,第一次获得团体冠军,参赛的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和我这五名队员全是直板快攻。庄则栋梁还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同样直握球拍的邱钟惠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从此,中国的直拍快攻打法引领世界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李富荣的迅速成长,还得益于早期接受了正规的训练。1959年末,在国家体委的倡导下,青少年业余体校在上海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很多中小学生在放学以后,去附近的业余体校打球。有的区县还办起了“三集中”,即读书、训练、住校在一起的学校。体教结合,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不少基层学校被命名为重点乒乓球学校,上海体育宫是市级乒乓球训练基地,硬件设施最好。李宗沛、刘桐芳、徐介德、黄增基、戴龙珠等一批老将,在各所体校担任教练,以后又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教练。上海的世界冠军几乎都是在体校受过正规训练,不但进步快,而且身体素质好。李富荣最早就在市体育宫训练。我与李富荣等年轻人一起集训时,除了有紧迫感外,在踢足球、打篮球和游泳时,老受他们“欺负”。当时,巨鹿路小学尽管设施较差,但柯元忻老师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心扑在训练上,多年来培养出一批批好苗子,被教育部门评为特级教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归国华侨对上海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海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林慧卿是印尼归国华侨,上个世纪60年代她和张秀英、李光祖等人先后归国,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上海的乒乓球事业。

王励勤、许昕横空出世后,当传统的直拍快攻受到欧洲选手冲击、急需改革创新的时刻,虹口体校教练及时让曹燕华从正贴改为反贴,学习掌握弧圈球技术。曹燕华很快跳跃式地进入国家队一线阵容,她的成功也为乒乓球界提供了新鲜经验。若干年后,曹燕华退役后,在宝山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与该区杨行镇杨泰实验学校合作,办起了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这是一所民办性质的培训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等各种困难。曹燕华四处奔波,到处游说,得到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当年曹燕华得益于创新,现今曹校长积极支持许昕直拍横打从头学起。要知道直拍横打在世界乒坛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经过不断摸索与总结,许昕同八一队的王皓,终于为传统的中国直拍快攻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上海鲜有横拍打法的高手。直拍多横拍少,除了传统观念,选材方面重视不够也是原因。欧洲人身高马大,身体素质好,手臂力量强,上海人比较吃亏。中国男队也曾一度在欧洲横拍全攻型的压力下处于下风。静安区(原闸北区)体校教练重视选材。王励勤身材高挑,身体素质好,动作协调,爆发力强,被同伴们称为“大力”。王励勤被发现后,我们予以了重点培养,加上王励勤兢兢业业,训练刻苦,作风顽强,终于“横”空出世。

红双喜成为世乒赛、奥运会指定器材

乒乓球技术的提高,离不开器材的进步。上海有家红双喜企业,1961年北京举办26届世乒赛,红双喜球台和球作为比赛用器材,一举成名。那时国产球拍还不过关,红双喜引进人才和机器,不断提高质量。如今,狂飙系列的球拍成了著名品牌,其厂方还跟踪为国家队员服务。国际乒联有意改革使用40毫米大球,红双喜闻风而动,冒着风险率先试制(改变生产线需要费用,原有的球面临卖不出去等风险),最后被国际乒联批准。

除了最早占有国际国内市场,国际上生产大球都要以红双喜的各种数据作为标准,这在中国轻工业领域内也是很少有的。在球台设计上,红双喜首先推出拱形底座的球台,造型色彩让人耳目一新。国内外厂商受到启发,纷纷做出了各种造型的球台。随着企业的发展,李宁集团入驻,红双喜更有经济实力与国际同行竞争,很多次成为世乒赛、奥运会指定器材。可以设想,中国队员常在自家生产的器材上训练比赛,该是多么的有利!

上海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上海海上世界企业最早在1989年与市体委合办海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近几年上海地产集团、光明乳业集团等也都给予大力支持。此外,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还曾举办过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10年,中国乒乓球学院落户上海,还在欧洲成立分院;目前,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也即将在世博园区落成开馆。

综上所述,乒乓球在上海有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冠军“摇篮”创造了很多有力的条件。当然,“摇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上海的世界冠军数量在减少,女子项目多年不见上海姑娘站在领奖台上;上海青少年投身专业队伍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准入条件(对比赛成绩的要求)又被拔高,等等。期待现任上海市体育局乒羽中心主任王励勤发“大力”开创新局面。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怎么看 摇篮 上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