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16 | 阅读:54次

刘天祥 乒乓球国际级裁判

1984年乒乓球国家级裁判考试,荣获第一名的刘天祥赋诗一首抒发自己的感谢之情:

北国长天飞彩虹,呼和浩特汇精英。良师指点春晖意,益友切磋手足情。

不辞拼搏路尚远,敢期乒坛花更红。满饮一杯壮行酒,后会当在新高峰。

在精英汇聚的考场上拔得头筹

1959年,容国团拿下了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他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激励了无数年轻人,这其中就包括刘天祥。学生时代的刘天祥就非常喜爱乒乓球,参加工作后他更加痴迷,曾先后获得过郑州市教工单打亚军和郑州市二七区单打亚军。当年他花三块多“巨款”购买了一把上海牡丹牌球拍,50多年一直爱不释手,至今还保存着。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男队成绩辉煌,女队却不尽人意,屡次败在日本队手下。深津尚子、森泽幸子都成了绕不过去的大山。为此,国家接连办了几届全国女子少年乒乓球赛,希望从中选拔人才,努力提高国家女队的水平。1965年,河南省举办了一次四省女子少年邀请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天祥被选进了裁判队伍。市里的老裁判杜裕科、冯克明等老师热心辅导他,他也虚心请教,勤奋学习,很好地完成了比赛任务。自此,刘天祥彻底爱上了这项工作,不论省内市里有什么比赛任务,只要时间允许,他都积极参加。

刘天祥(左一)与裁判同仁在比赛中

进入上世纪70年代,越南、朝鲜等乒乓球队先后访华,他们接连到河南进行友谊比赛,并选择在周末的晚上同河南省队打表演。那时为这些比赛服务的裁判员只能骑车或步行往返,忙到深夜才能回到家中,比赛后只发一个面包或一小包饼干,有时也会发一角几分钱的夜班补助。可即使是这样,刘天祥也十分喜悦,因为他不再是体育馆看台上的观众,而是成为了一名坐在聚光灯下、墨绿色球台旁边的裁判员,可以边执法边近距离观看优秀选手的精彩表演。

经过十多年各种大小赛事的实践,刘天祥熟悉掌握了裁判工作的规律,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他体会到裁判员虽然只是比赛中的一个配角,但责任重大。规则赋予裁判员很大的权力,对于比赛中的事实问题,裁判员的决定就是最终判决。他对裁判工作充满敬畏,知道比赛中一旦稍有疏忽就可能错判,就会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因此每一球、每一拍都不容忽视,刘天祥以这样专注的态度对待裁判工作,赢得了运动员、教练员的信任。此外,刘天祥深知裁判员在场上必须公平公正,这是基本素质。一次省内少年赛中,有位不熟的教练员曾悄悄送礼希望得到一些照顾,刘天祥发现后,私下找到这位教练将原物送还,并在比赛中对双方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使这位教练十分感动。

1979年,刘天祥在河南省裁判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晋升为一级裁判。1981年他参加了连云港全国裁判员学习班,亲眼目睹了讲师们的风采。顾寇凤、宗良性、张桦……都是满腹才华又都平易近人。他结识了一大批新朋友,孙麒麟、王国力、梅慧、杨明星……他们都是各自工作领域中的弄潮儿,也都是年轻裁判中的佼佼者。程嘉炎抱病讲课,在学员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扇裁判知识的大门,乒乓球规则精神、编排理论、抽签技巧、裁判法……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这次学员班让刘天祥耳目一新,学习了裁判知识,开阔了眼界,可谓满载而归。

1984年,刘天祥获得了国家级裁判员考试资格奔赴呼和浩特,不少考生都表示,国家级裁判考试比国际裁判考试难度还要大,两天中要考4-5个科目,包括裁判英语、口试答辩等。刘天祥小时候学的是俄语,40岁的人不得不从最简单的英文数字单词学起,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考场时,他已经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执裁了。这次考试的考委都是闻名已久的裁判前辈:刘自我、张云庆、顾寇凤、柴志光、周秉雄、李惠钧……考生中有刘天祥众多好友,济济一堂,大家既是竞争对手,更是一起摸爬滚打的好朋友。复习准备期间,孙麒麟跟大家交流学习规则的心得,黄洁明给大家分享写论文的体会……。所有人毫无保留,互帮互学,通过相处得到了提高。考试结束的座谈会上,获得考试成绩第一名的刘天祥口占了文章开头的小诗一首,受到了满堂喝彩。

手持祥云火炬跑了幸福的一百米

刘天祥的本职工作是郑州第十四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并兼任工会副主席,平时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裁判工作基本只能利用假期,如果情况特殊需要占用教学时间(比如参加北京亚运会、担任威海国家级裁判考试考委等),那就得靠单位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了。天津世乒赛时,他提前两个月参加抽签编排的准备工作,早期报到时只有他和孙辉晓两个人,住在天津市委党校空荡荡的学员宿舍楼。每次比赛归来,他总是能第二天就出现在教学岗位上,对学校同仁充满愧疚和感谢之情。

裁判工作虽然劳累,但也给刘天祥带来了许多快乐、惊喜和难忘的回忆。1993年天津世乒赛可谓群贤毕至,几代新老世界冠军欢聚一堂,球迷们也都热情追逐着自己心中的偶像。当时最难求的是邓亚萍、刘伟等人的签名,大赛在即,运动员面对残酷激烈的比赛必须全力以赴,集中精力,调整好状态。而热情的粉丝难免对运动员们进行围追堵截索要签名或合影,一旦堵上,运动员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半小时都不能脱身,他们只好严防死守,拼命躲藏。世乒赛结束,中国队包揽七座奖杯,完成任务的邓亚萍一身轻松。庆功会上,刘天祥和几位裁判端着酒杯找这位小老乡敬酒,邓亚萍笑呵呵地和大家合影,端着蛋糕开玩笑说:“我们碰盘子吧!”

说到追星,刘天祥对孔令辉特别赞赏。1996年全国青年锦标赛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体育馆进行,大学生们听说孔令辉等一批名将来了,自然蜂拥而至,不过这份热情却被浇了一盆冷水,保安不允许她们接近运动员。刘天祥看到场外一个抱着毛绒熊玩具的女孩子踱来踱去,难过地都快要哭了,而此时的孔令辉则到场内找到保安人员说:“让她们排好队吧,打完比赛,我给她们签名。”刘天祥后来没有看到排队签名的情景,但他在回住地的车上看到了孔令辉手中抱着一个可爱的绒毛熊——那个女孩子一定圆了她的追星梦!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裁判界的光荣传统。当年老一辈裁判发掘、扶植刘天祥坐上庄严的裁判椅,后来面对年轻一代的裁判员时,他也像前辈一样,不忘初心,毫无保留地培养、提携他们。刘天祥对年轻裁判亲切关爱,严格要求,像师生更像朋友。1990年西安举办全国青年裁判学习班,河南选派王晓光等四员小将参加,经过紧张的学习考试,河南军团大获全胜。得知成绩后,王晓光迫不及待给刘天祥打电话报喜:河南四人全部晋升国家级,孙高强、王晓光夺得第一名和第三名!2004年济南国家级裁判考试,河南选派刘杰参加,考试结束后刘杰第一时间从济南给刘天祥打电话,只反复说了一句话:总算没有辜负老师的培养——原来刘杰在那次考试高中了第一名!现在,河南省的年轻裁判如雨后春笋,国际级、国家级一批批出现在国内外的赛场上,看着他们的成长,刘天祥感到无限喜悦和欣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全国征招火炬接力运动员,已过花甲之年的刘天祥到市文明办报名,负责同志看了他的申请表和获奖证明,表示非常钦佩,并在全市各系统的情况汇报会上将刘天祥作为典型人物详细汇报,确定推荐。7月底,刘天祥以郑州站第38号火炬手的身份,在浩浩荡荡的彩车陪伴下,幸福地跑完了100米的路程。这是对他43年教育生涯的肯定,也是对他裁判工作的褒奖。

如今,已退休多年的刘天祥当起了“北漂”,过着含饴弄孙的日子,不亦乐乎。他形容自己是:“袖里揣着老年证,朝游红螺暮长城。七旬小伙人不识,朗吟飞过香炉峰。”不过,他依然每天关注着微信中的乒乓球国际裁判群,如果河南省有比赛任务,他也会欣然参加。乒乓球裁判,永远是刘天祥生命中一份沉甸甸的情结。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乒乓球 裁判 情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