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16 | 阅读:58次

近日,邓亚萍参加了湖南卫视一档综艺节目,开场白是,在大家的印象中,听到“邓亚萍”这个名字,第一想法是什么?有人说“乒乓球”“世界冠军”,但是邓亚萍却自嘲“一个活着的历史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5岁时,邓亚萍就开始打乒乓球了,1988年进入国家队,在 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之后也是拿奖拿到手软。

24岁退役,当时的邓亚萍成为了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因为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上个世纪,所以算得上一段书写历史的传奇的人物了。而如此好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世界第一这么简单了,也是邓亚萍运动生涯的巅峰了,没有了上升的空间,往下走只会面对各种质疑和偏见。

但好在这个是邓亚萍,在外界戴着所有的“有色眼镜”看运动员的时候,邓亚萍要做的就是无视偏见和质疑,让那些人心服口服!“运动员嘛,不仅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吗?”“邓亚萍不就是在消耗自己是世界冠军的光环吗?”“邓亚萍到底想干嘛,不打乒乓球了,她还能干什么?”“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好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这些都是“无脑网友”曾经对邓亚萍的质疑,在邓亚萍退役之后,各种质疑的声音都会出现在她的周围,而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邓亚萍都在与质疑、偏见做斗争,可能对于这些言语上的“键盘侠”,邓亚萍在最初的时候可以选择无视,毕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谁也见不得谁太好了。

然而邓亚萍的一生中,根本就没有办法无视的质疑和偏见,应该就是“身高”了,进入国家队之前,以邓亚萍的身高,别说国家队了,进入省队都是无缘的事情,可能在以后成为了世界冠军,也很难被人认可,因为邓亚萍的球技确实好,可是因为身高的事,国家队就此开了三次会,五个教练四个给了否定票。

如果这样的事情,现在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是不是早已经受不了了,玻璃心?轻易放弃?还没有开始就被否定?但是邓亚萍没有放弃,唯一表以支持的教练也没有放弃,只要在谷底有一个人认为你是好的,那就是一个人黑暗中最有力量的光芒了,而这个教练就是邓亚萍的主教练张燮林,也是邓亚萍乒乓球生涯中的恩师。

当时的张燮林力保邓亚萍,在各种曲折化之后,邓亚萍进入了国家队,而当时的邓亚萍多大呢?15岁!不说我们15岁能不能承受这种质疑的声音,就说现在在职场中奋斗的已经成年的自己,领导的质疑、同事的质疑、自己的质疑.....想必每一个都是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了,所以在故事情节没有发生到最后,千万不要放弃,特别是自己不能放弃自己。

毋庸置疑的是,仅仅是对于身高的质疑声音,其实早已经影响到了邓亚萍,但邓亚萍憋着一股劲,都说自己不行的时候,偏偏就要做到且达到,让他们能够忽视身高问题不足的高度,作为运动员,首先就是要跑得比别人更快更好,平日训练的时候,邓亚萍就是腿上绑着沙袋,身上穿着沙衣,每天负重训练30斤。

但这样远远是不够的,所以邓亚萍坚持每天比别人多练40分钟,一天40分钟不算什么,但是积少成多,一年下来,邓亚萍的教练给她计算过,再怎么少,邓亚萍也会比别人多出40天的时间,那么当邓亚萍站在球场上的时候呢,才有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的成绩出现,运动生涯中的18个世界冠军,连续八年保持乒乓球坛世界第一。

如果说邓亚萍退役了,享受这些光环就足以支持她未来的人生了,毕竟这可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在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啊,人们提到邓亚萍,想到就是“世界冠军”了,如果邓亚萍低调的隐退了,可能真的会成为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的历史人物”。可是当时的邓亚萍才24岁,未来的人生这么长,真的要躺在年少的功劳簿上“啃”一辈子吗?

不好意思,这个人叫邓亚萍,不是“啃老族”,于是在登顶的一座山峰之后,邓亚萍选择了从另一座山重新出发,求学!改变外界对于运动员的固有印象和偏见,运动员不会读书就是错误的观念,需要被扭转,话说出来很简单,但是过程很难很难,特别是世界冠军加持的邓亚萍,突然放弃了一座“金山”,从一座未来不明了的山脚下重新出发的时候。

就会有很多的质疑,第一句就是“你行吗?”这对于邓亚萍自己来说,就是一场严酷的心理战,万人追捧的冠军到什么都不是还要背负质疑的学生身份,这种身份的转变着实很难适应,所以该怎么办呢?练!就像当初背着沙袋不断的练习一样,拿成绩说话才能堵住“质疑”的嘴,就像当初“邓亚萍这么矮还能打乒乓球?她能摸到球台吗?”一样,用冠军说话。

邓亚萍英语不好?就从字母开始学,别人每天学8小时,那邓亚萍就学14、15个小时,从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到剑桥大学,外界尽管质疑,到最后学位和荣誉都是邓亚萍的,这个给时候,对于邓亚萍质疑的声音终于少了,关于她的光环也从“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变成了高材生运动员,这个时候外界的想法是:“哦!原来世界冠军也会读书。”

难道这就完了,越是站在顶端的人越容易遭到质疑,邓亚萍结束了学业,开始搞事业了,那些所谓的质疑和偏见又来了,“邓亚萍到底想干嘛?以前打乒乓球挺好的,现在都不知道在搞些什么?”“现在根本搞不明白,都过去那么久了,真当自己还是世界冠军呢,什么玻璃心啊这里有。”

做个假设,如果当时邓亚萍带着世界冠军的名气做任何事情,而且一件都没有做好,会有更多的嘲笑,甚至还会很得意的说:“你看,就说做不到吧,果然搞砸了吧。”可是邓亚萍没有,在人生所有转型的大事上,都没有搞砸,可是质疑和偏见一直都存在,尽管进入社会工作了,邓亚萍的战绩也是非常优秀的。

在国奥委工作13年,参与两次北京奥运会申办,刺耳的质疑声从没有在邓亚萍的耳边消失过,因为邓亚萍太优秀了,人们的“嫉妒心”有时候真的是天生的,只不过咱们擅于伪装罢了,其实直面这个声音之后,就完全不会放在心里了,而且这些质疑声一点都不可怕,就好像当初被四个教练一齐否认一样,很可能都是对手从对面打过来的高球。

而“对手”是多样化的,厉害到无法忽视的“对手”很有可能就是心里面的“自己”,面对这些质疑和偏见的时候,只要想着把它们都“打死”就好了,没有一个能够成功的人,背后都是有不认可的,也从来不缺被质疑和偏见的声音,可是这些人有什么呢?键盘侠和一张不需要负责的嘴。而我们在面对质疑和偏见的时候,只需要继续赢。

不否定自己是首先的,也不要忘记为最好的自己加油。而现在邓亚萍已经47岁了,如果有人还在质疑邓亚萍凭什么这么优秀?这47年来,乒乓球运动生涯,三个高等学府的履历,除了这些以外,邓亚萍也没有忽略结婚生子的大事,所以邓亚萍的一生就说明了“凭什么这么优秀——永远不服输的劲头。”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历史人物 偏见 作斗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