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19 | 阅读:62次

(书接前文,继续8,作者故乡在北方)

44届之后邓亚萍基本处于淡出的状态,中间除了打了两次马来西亚公开赛和澳大利亚公开赛之外,没有什么出战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王楠、李菊和杨影作为主力频频出战。1997年上海的女子世界杯单打赛,王楠3:2战胜李菊夺冠,成为这一拨里面第一个拿到女单世界冠军的。

决胜局李菊8:0领先都没有拿下来,大起大落的不足是李菊致命的弱点,这在后面也是她和王楠之间慢慢拉开距离的原因。

44届之后,香港仔宝(齐宝香)基本慢慢淡出国际赛场了。至此,在80年代中期开始的、68批运动员创造的那个群星灿烂的时代结束了;而以邓亚萍、陈子荷、高军、陈静、玄静和、李粉姬、俞顺福、齐宝华、陈丹蕾等创造的颗粒胶皮的辉煌时代也结束了,女乒进入了弧圈球时代。

1997年的国内乒坛最大的比赛就是八运会。每届全运会都会杀出来黑马,1983年是焦志敏一路黑马狂奔摘走女单冠军;1987年是乔红差点复制了上届焦志敏的奇迹;1993年是王楠15岁小丫头,打掉两个大姐把自己送进国家队。

1997年则轮到了张怡宁。

八运会团体预赛就爆出冷门,一群丫头片子们轮番爆冷。河北队16岁的牛剑峰,战胜了从日本回来的乔红;13岁的白杨(马琳前女友),淘汰了当年邓亚萍的克星唐薇依。

到了决赛阶段,张怡宁更是抓住了众人的眼球,因为她成了团体赛中唯一一个不输球的人。北京队当时是王晨坐阵,张怡宁打二号主力,崔晨梅坐三号主力;湖北队乔红挂帅;山东队刘伟、乔云萍、李芬。

河南邓亚萍领军,张辉辅佐;江苏阵容更是豪华,三个世界冠军杨影、李菊、邬娜,加上14岁的张莹莹,赛前就雄心勃勃地把目标锁定冠军。邓亚萍尽管信心和霸气仍在,但是毕竟练得少了,球有些生疏,团体赛打得不好。1/4决赛对山东邓亚萍又一次输给了刘伟,争夺第五名的时候邓,竟然输给了香港队削球手王晶。

进入半决赛的是北京、湖北、山东和江苏。北京半决赛对湖北,上来就是张怡宁对从日本回来救火的乔红,没人觉得张能取胜。

虽然她前面没输,但是对手可是乔红这样的大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家都相信这句话。乔第一局打得张没脾气,21:5赢,第二局张回敬了乔一个21:8。决胜盘打得很激烈,张挽回了乔的两个赛点后,以23:21取胜。

乔红倒下后湖北队就迅速缴枪了,北京队进入决赛。

另外一场半决赛上,分别从日本和德国赶回来的刘伟和乔云萍,差点掀翻江苏队。杨影被刘伟打的一点办法都没有,17:21和11:21草草缴枪;李菊不轻松地以21:18和21:19战胜了乔云萍后,邬娜和李芬苦战3局才赢下来,第四场李菊对刘伟也仅以两个22:20获胜。

决赛上又是张怡宁打头炮,对手是杨影。和前面赢球的方式一模一样,大比分输掉第一局后连扳两局,给了江苏队一个下马威。

无奈这个时候的王晨在和李菊,杨影的竞争中已经尽落下风,打起球来也是信心不足,连负两人,北京最终还是1:3告负获得亚军。

张怡宁因为神奇的团体赛不败,而获得了那次全运会的团体赛最佳女运动员、八运会乒乓球最佳新人奖。

团体表现不好的邓亚萍,迅速调整状态的能力的确超人,到了单打中,一路横扫卫冕女单冠军。王辉表现出色,一路削倒了王晨、邬娜和李菊三名世界冠军杀入决赛,为自己争取到了主力位置。

那届全运会,邓亚萍还和张辉合作战胜李菊/邬娜获得女双冠军;牛剑峰和满丽合作在女双1/4决赛上大爆冷门,淘汰掉了刘伟/乔云萍,所以说牛剑峰的处子秀也算精彩。

图:王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运会上,何千红千里迢迢从德国赶回来救火,团体赛带领解放军队获得了第七名,单打第一轮抽到邓亚萍以1:3告负,没想到第二年就掉转枪头朝中国队开火喽。

1997年年底的全国俱乐部锦标赛,是邓亚萍运动生涯里的最后一次正式比赛。在女单决赛中,王辉以出色的削中反攻3:0完胜邓亚萍,邓最终以一场失败告别了自己的时代。

随着1997年巡回赛总决赛李菊加冕女单冠军,李菊、王楠在和杨影等人的竞争中已经占了上风,中国女乒进入了新的双子星时代——王楠、李菊时代。

1998年曼谷亚运会,是邓亚萍退役之后的第一次大赛。因为普遍对王楠、李菊这拨人心里不是特别有底,所以当时邓是已经做好了复出的准备的。但是曼谷亚运会女乒,确切说是王楠用成绩打消了这种顾虑,邓最后还是没有回到赛场。

张怡宁冒出来之后立刻作为重点考察和培养对象,和牛剑峰、孙晋等人一起屡屡参加公开赛。当时很多人都是有机会通过公开赛来证明自己的潜力的,像张辉等人当时都获得了不少巡回赛的机会,不像现在,连个公开赛都是那几个人打,非主力一点机会都没有。

1997年的南斯拉夫公开赛上,牛剑峰获得了女单冠军。1998年模仿陈静的孙晋,获得了日本公开赛的女单冠军,模仿何智丽的张怡宁获得了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单冠军,那是张的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而且很有分量的是决赛——她赢的是陈静。

凭借全运会的一炮走红和马来西亚公开赛的成功,张怡宁跟在大姐王楠、李菊、杨影、邬娜的后面,成了曼谷亚运会团体第五人。

这里说一句,王晨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国家队。44届之后,一直挣扎在主力与非主力边缘地带的王晨在国家队地位尴尬,单打打不过王楠、李菊等,后面还有张、牛在冲击她,和自己一样曾是边缘人物的邬娜,凭双打能力也入选了主力阵容,而且王晨偏偏又是年龄最大的。

1974年出生的她,实在看不到什么坚持下去的希望。1998年的全国锦标赛,王晨输球之后干脆就没有参加颁奖仪式,国家队也就来了个顺水推舟——把她“清理”出队,直到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她去了美国,做生意、上学,以及找到了爱人。

图:王晨

1998年比较轰动的事情,除了王楠亚运会4枚金牌外,还有就是杨影被开除的事。

前面说了,杨影一直自我感觉不错,尤其是一路上来,直板正胶的打法使她一直比较受教练青睐。而44届又拿了2个冠军,主力位置稳稳的,这导致了她的盲目自信和自大。其实从97年底开始,中国女队头两号已经是李菊、王楠了,只是杨影没有意识到而已。

杨被开除的原因是春节归队晚了3个小时。这也不算什么大错误,可能实在是她的这种吊儿郎当和自我感觉良好让教练看不下去了,老蔡一声令下她卷铺盖走人。

这种惩罚其实也就是杀鸡给猴看,以及杀杀杨的傲气,毕竟她还是一主力,真开除了教练还真舍不得。中国乒乓球这种事多了去了,后来恋爱事件的处理还不是一样?按理说男女恋爱要开就开俩,可就是只开走了女的,为什么?俩男的还得留着打奥运会呗。

杨在家里写了几封检查之后,这事就不了了之了。这事倒没有给杨带来太大打击,她就是那种性格,用我们说是有点“二”。当然这人除了这之外,她人还是不错的,一般“二”的人也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不说杨影了,就说亚运会。那届亚运会,5个人除了张怡宁是没上场、算是来个了曼谷半月游之外,其他人都上场了。除了团体,李菊、王楠打单打,李菊/王楠,杨影/邬娜打双打,混双王励勤/王楠和刘国梁/邬娜。

除了王楠,其他三个人,一个比一个打的臭。

李菊团体赛小组赛输给了日本的小西杏。这个人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小眼睛小鼻子小脸,看上去就是一幅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儿样。和香港的桑娅婵,这还不算,就是打泰国的高王,她都到了决胜局才28:26拿下。

这什么效果?中国的世界2号女单,打泰国的世界排名接近100的打成28:26,可以想象一下对李菊的巨大打击。当然那段时间李菊身体状况很差,她和王楠的差距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慢慢拉开的。

44届夺冠让本来打算在八运会后退役的邬娜,改变了自己的计划。“好好打几年,争取拿下团体的世界级金牌”。这是邬娜的新目标,可惜那枚宝贵的混双金牌,为她带来的主力位置只维持了一年。

图:邬娜

曼谷亚运会,女双和杨影1/4决赛不敌韩国的柳智惠/李恩实,无缘四强;混双和刘国梁竟然输给了金英姬、和退役好多年又复出的金成熙。这两场失败,让邬娜在曼谷亚运会后,悄悄地从国家队中消失了。

杨影打的也不好,团体决赛上来就被金英姬打的满地找球。这场失败让教练最终痛下决心要治治杨影了,治她的法子就是45届团体没有报她,这后面再说。

图:杨影

话说金英姬也真是一个悲情人物。16岁就打进奥运会前八名,赢过王楠等一帮子中国主力的她,赶上了朝鲜最封闭的年份和最困难的年份,缺少比赛机会的她只能在家里练。不仅少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失去了在和世界最高水平的竞争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机会,这也是后话了。

就王楠自己打得好。确实是好,团体顶住了金英姬的冲击,为女团夺冠拿下两分,单打一路战胜小西杏、柳智慧和李菊获得冠军;双打和李菊顶住了陈丹蕾/桑娅婵的冲击夺冠,在混双上与王励勤合作2:1,险胜吴尚垠和金茂校,成就了曹燕华之后的又一个四冠王。

从曼谷亚运会开始,王楠把李菊甩在了身后,担当起了中国女队一号主力的位置。

图:王楠和她的第一个盖斯特杯

1998年,世界排名前十里面,忽然出现了两个新的名字——田静、何千红。

田静是老国手了。1962年出生,四川人,右手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的削球打法。早在1983年就代表中国打过世锦赛,但是没打出名堂,后来到德国打球并嫁给了德国人佐尔坦。

1997年年底,田静取得德国国籍,开始代表德国征战世界比赛。凭借在国家队打下的良好底子,已经36岁“高龄”的田静,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很快把自己的世界排名提高到了前十。田静削球非常稳,稳到什么程度?

图:老年田静

看看她当时的训练是如何BT的就知道了。她练基本功的时候,教练要求她连削500个不能有1个失误,达到要求才能吃饭。好,即使第499个失误了,那么不好意思,从头再来,直到削500个不失误为止。

凭借牛皮糖的防守,田静赢了很多名将,王楠在1998年世界杯小组赛就栽到了她手里。

中国乒乓球水平高和基本功的坚实是绝对有关系的,国外选手尤其是欧洲选手,根本没这种BT的基本功训练。他们更多的是凭借一种天赋和灵气,有的动作甚至让中国教练觉得不正确,但是欧洲人也不喜欢中国的这种训练方式。

其实说白了还是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图:乔红在指导刘诗雯

这里再8一下当年乔红的步法训练。为了练好她的步法,教练规定乔红不许脚后跟着地,着地就得挨罚,怎么判断她有没有脚后跟着地呢?在她鞋子的后跟上涂白粉,脚后跟一挨地就看见印了。

湖北三剑客都是步法灵活著称,和这种训练不无关系吧,尤其是乔红。邓亚萍曾评价说乔与其说是用手赢球,不如说是用脚赢球。

何千红在前面提了句。1997年还参加八运会,1998年开始代表德国参加比赛,她是天津人,八一队培养出来的,在国内是两面反胶削球,到了德国把正手换成了生胶。

图:何千红

何千红绝对是削球手中的另类,没见过哪个削球手那么外向,在场上兴奋不已喜欢大喊大叫的。同时,何作为削球手反攻意识很强,特别喜欢上台反攻,对于习惯了打稳削型选手的中国队来说那两年没少吃她苦头。

施捷那两年和何千红一起配合双打,她8过何千红的一个小故事,就是何好胜心很强,大大小小比赛都全力以赴。施捷和何千红配双打施就是抱着玩票性质,没有太在乎。

有一次,她俩遇见了中国的张莹莹和林菱,快输掉了,施捷就想放弃了,但是何还是很努力地往回捞。这个时候何发了个自杀,张莹莹太投入了,忘了这是对方失误才送给自己的一分,不由自主就喊了一声:“杀”!

图:2000年欧锦赛女单冠军何千红

这是她赢一个球之后常喊的一个字,结果何千红“恼”了,用天津话、德语、英语、普通话噼里啪啦把张莹莹“骂”了一通,“骂”的张一楞一楞的,然后四个人都哈哈大笑。何千红这人很率真朴实,话里话外都是直爽,和陈静关系不错,她自己也说乒乓球界最崇拜陈静。

何1998年意大利公开赛上削倒了孙晋、杨影,决赛输给了张怡宁,开始引起教练警惕;瑞典公开赛上战胜了王辉,决赛轻取孙晋获得冠军;1999年何更是削遍中国所有主力,这是后话了。

何千红和田静的崛起,再加上王辉、施捷、成红霞,那两年出现了不少一攻一守的精彩比赛。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惊人 结束 女乒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