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2-30 | 阅读:31次

黄涛 乒乓球「黄飚中国乒乓球队的神秘管家」他是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新闻发言人,但关于他本人,外界知之甚少;他说自己是一个外表不够和蔼可亲的人,但采访时,他会把最舒适的椅子留给记者;回答问题时,他精进适度;谈话间,他夹着香烟,拇指轻点颧骨,无名指不时扫过眉宇——从心理学上解读,这是大脑处于“平行处理,一心多用”的状态。在他的心中,国乒队的事情,无论大与小,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各大赛场的领奖台上,当队员教练接受来自场内外的掌声和鲜花时,他像是一名普通观众一样,起立为他们鼓掌……17年的领队生涯,他习惯站在光环的最边缘……

男人就要做点事

9岁那年,黄飚进入昆明市少年体校学习打乒乓球,当年他在体校里就是比较拔尖的队员。后来,又进了省少体校,1977年进入了省体工队。他的一位队友回忆说:“那时候,我们年纪都很小,都不太懂事,但黄飚却和大家不一样,他对乒乓球的喜爱是超过所有人的。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时刻都在琢磨打球的技术。我们当时都觉得他好像是着了魔。”

1981年,黄飚参加在埃及举行的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夺得了团体冠军和双打亚军,但在个人比赛中,他只获得了一个单打季军。这张成绩单,本足以让他进入国家青年队,但由于压缩编制等原因,他没能如愿。

蛰伏至1985年底,黄飚才进入了国家队,但这一次的身份却是担任陪练。他只能放弃自己想当冠军的梦想,甘心做一名陪练。他曾当过邓亚萍、乔红等奥运冠军的陪练。但在昔日队友眼中,“哪怕是当陪练,他也是最优秀的。在某次世界大赛之后的庆功会上,体育总局领导曾点名表扬黄飚是‘无名英雄’。”1991年,日本乒协找到我国乒协,请求选派几名球员到日本任教,黄飚入选其中。

1992年下半年,已经在日本执教一年的黄飚回国探亲。第一站就是国家乒乓球队训练馆。刚走进训练馆,时任乒乓球队总教练的蔡振华正在接受媒体们的采访。看到黄飚来了,蔡指导对记者们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明天再聊。搂着黄飚便走出了训练馆。

不等黄飚作出反应,蔡指导便作出了安排:先打球,晚上回家吃饭,然后好好聊聊。黄飚原以为故友重逢,蔡指导是想一起叙叙旧。可哪想到,晚饭后,蔡指导却开门见山:阿飚,你愿不愿意回来一起干?不等他回答,蔡指导接着说:“男人有多少钱都挣不够,得做点事。如果想在乒乓球上做点事业,只有中国。”蔡指导在黄飚心中,是很讲义气的兄长。老大哥开了口,他的回答也是十分干脆:我干!

第二天,黄飚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爱人:合同到期后,便回国工作。爱人听到他的话一下懵了。在日本执教一年,刚刚适应那里的环境。更何况,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国家队教练一个月的收入不足二百元。而在日本执教,他一个月的正常收入便达到了二万多元。这么重大的事情商量都不商量,就决定了?虽然他的爱人有些气他的“独断”,但也深知,黄飚讲义气,更重要的是,对从小就从事乒乓运动的他来说,心里永远放不下那颗小小的银球。更何况是国家队的召唤,所以他更是义无反顾。

作为国家乒乓球队的领导,领队的工作职责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却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比赛期间,他要做好后勤保障,是司机、厨师;在总局领导需要了解队内情况时,他是秘书,对乒乓球队的情况需要了如指掌;在队员面前,他是可以依赖的“家长”;对国家队的赞助企业来说,他又是一个“经纪人”……如果一定要下一个定义,只能说,他是映衬着中国乒乓球队这朵红花的那一片常青的绿叶。

“万能”的黄领

忙碌对于黄飚俨然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想证明黄飚的忙碌,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拨打他的手机,无论早晚,几乎都是处于通话中。在当年手机通话还要双向收费的时候,他最高的一个月电话费达到了近一万元。现在乒羽中心每个月给总教练核准的电话费是500元,而他的标准是2500元。大到国际赛事的协调沟通,小到队员的衣食住行,在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员、队员心目中,黄领是“万能”的,只要向他提出来,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在蔡振华担任总教练时。一次在上海集训,因为蔡指导训练期间从来不接听电话,总局有关领导要了解大赛队员安排情况,电话里一说就近一个小时。结束训练的蔡指导刚一接过电话,又直接扔了回来,“这手机都烫手了,可以丢掉了。”从那之后,队里特别决定,黄飚的电话费实报实销。

忙,对于黄飚来说,根本不是难题。真正的难题在于人。全队上下近百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就像一个交响乐队,而想协调一致——就一个字‘难’。”

一次国际大赛前,正在开车的黄飚接到了一位教练的电话,电话刚一接通,对方又气又急地说,训练场地配备不合理,服务不到位……也曾身为教练的黄飚特别能体谅这位教练此刻的心境:“大赛前,不光是队员紧张,教练的神经同样紧张。我就让他一口气说完,然后,我再和他讲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一些工作方法。到最后,对方都不好意思了。”

在黄飚的工作安排中,他这个“大家长”,不但要做好队里的后勤保障,更重要的就是做好教练和队员的“思想保障”。而如何做好“思想保障”,前提就是他要对每个人的心理做到“了如指掌”。           

一次,蔡指导到正定训练基地封闭训练。当时看到王楠某个技术要领不对,便说:王楠,你这个训练不对劲啊!哪想到,蔡指导的话音未落,王楠一下哭了,“哐”的一扔拍子,转身就走出了训练馆。蔡指导被王楠的反应一下搞懵了,忙问黄飚:阿飚,我刚才没说什么吧?黄飚立即说,没事没事,五分钟,她就没事了。

午饭后,黄飚找到王楠,多年的领队生涯,从教练到队员,他太了解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一个人闷坐在房间里的王楠一见到黄领,马上说:领队,你什么都不要说了。马上就要比赛了,我知道自己出了问题。我马上就改!

黄飚说,这就是王楠,只要给她五分钟时间冷静一下,她的问题自己便能解决。

细心——关心——耐心,黄飚就是用他这种独有的方式,让每一个教练员、队员能够“轻松”踏上赛场。

而谈到这里,自然绕不开暂离国家队的郭跃。“郭跃是我聊天沟通最多的一个队员。”

黄飚说,2003年那次军训中,郭跃也是“反抗”最强烈的队员之一。“队内训练赛,一打就是0:9。根本就是不想比的状态。”

“找她谈话,低着头,任凭你说什么,她就是一句话不说。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和部队的教官商量,让她练站姿……”于是,黄飚搬了一个板凳,就坐在太阳底下,陪着郭跃训练。“苦肉计”对于郭跃来说,起了作用,她晚上找到黄领队,坦露了自己的心声。接下来的训练成果就有了显著提高。

“郭跃属于情商不够高的队员。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但技战术水平要高,情商同等重要。但这一次,我们的话她好像根本听不进去,她受了一些外界朋友的影响。在离队几天前,我还和她说过,外界朋友的话,你可以听,而我们毕竟更了解你,没有人会故意伤害你。所以,你要自己冷静的想一想,作出判断。”

对于郭跃的离队,黄飚可谓“既生气又心疼”,临行,他和女队主教练孔令辉特地约郭跃一起吃了饭。“我希望她能早日想清楚,毕竟她未来的路还很长。”

对于承载着“国球”荣耀的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每一位成员,每一天都经历着名与利的考验。而作为这支荣誉之师的领队,更是时刻被名与利包围着。自己不被左右,才能左右好这支队伍。

黄涛 乒乓球「黄飚中国乒乓球队的神秘管家」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无疑是中国众多体育项目中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在许多企业看来,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合作,便意味着无限的商机。而此刻,黄飚便要扮演起“经纪人”的角色。

“说是‘经纪人’,可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我不可能张口钱闭口钱。因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荣誉。”同样,因为国乒队的特殊地位,如何平衡训练、比赛,与赞助商的商业要求,是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难题。

“在赞助企业看来,合同里约定的事情,我们提出了,你们就要照着办。但队员们要训练、比赛,这中间就要相互协调。一些赞助企业误认为我很牛,提出要求,总说要回去研究一下。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的前提是保证队员的训练和比赛,之后才是尽可能的配合赞助企业。”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所以,这么多年,我可以很硬气的说,我可以和任何一个赞助商翻脸。因为我不沾占赞助商的一分便宜,一切以国家队的利益为重。”

对于个人利益退避三舍。但面对球队或教练、队员的利益,黄飚却是一争到底。“有一次,蔡局说,阿飚,我们的默契怎么没有了?我很爽快的回答他:肯定没有了。您现在是总局领导,我是国乒队的领队,我的屁股当然要坐在国乒队这一边,当然首要是为我们的队伍着想。”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赛场上,展现实力,赛场下低调做人。所以,每次出席总局的会议,黄飚都刻意选一个角落落座。在国内外比赛中,他也尽量回避镜头。

但作为领队,他肩负着国乒队“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尤其是在队内个别成员曝出负面新闻后,他却总是“高调”亮相。

记得那次,在横滨世乒赛结束后,晚上十点多。忙碌了一天的黄飚刚准备休息,突然接到了组委会的电话,

说是中国队员在餐厅酒后闹事,现已被送往当地的警局接受调查。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黄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于礼节的需要,他换上正装,立刻下楼与组委会的人汇合。

面对相关人士的询问,黄飚义正言辞:第一,我要与我的队员见面,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第二,我要和我的队员了解相关情况后,再与你们进行沟通。经过了解,原来是比赛结束后,国乒的几位队员与相熟的日本、韩国队员相约一起聚会交流。可当时,餐厅内不知何人,将卫生间的门撞坏了。餐厅负责人报警后,便将所有人都带回了警局。当时在场作为东道主的福原爱,马上和黄飚领队解释说,这件事决不是中国队员所为,这是一场误会。可日方相关人士却一口断定,是我国队员闯的祸。还扬言,第二天,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曝光这一事件。

黄飚在详细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反问相关人员:你们所指定的事实有任何凭据吗?如果没有,这就是诬告。面对黄飚有理有据的抗争,日本方面负责人面面相觑。黄飚告诫对方:“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我国乒协一定会主动先行对餐厅进行赔付,再与各方乒协交流,妥善解决。这是我们中国的待客之道。”

带着队员返回宾馆后,黄飚还是对参与聚会的队员进行了批评。“如果作为个体,聚会、喝酒都不是问题。但你们代表着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而此事件中倍受委屈的队员们一时只感觉黄领的不近人情。

说到这里,黄飚提起一件往事。在蔡振华担任总教练期间,队里明确规定了队员的作息时间,但一天夜里,他临时回队抽查,偏巧发现阎森等几位男队员外出吃宵夜。第二天,开全队大会进行批评处罚。“回到办公室,蔡指导刚一关上门,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对我说,阿飚,你说,他们还是孩子啊,饿了能不吃吗?可规定在那里,不处罚怎么办?”黄飚说,在这种情与“法”之间,他多次因为心疼队员而一个人躲在车里默默流泪。“我从来没有因为遇到什么困难流过泪,但有时遇到这种两难的情况,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我们的队员也是人,很多还是个孩子,可是没有办法,虽然心疼,但为了整支队伍,也只能严厉……”

从蔡振华到刘国梁,黄飚经历了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从低谷走向辉煌,也协助五位男女队主教练完成了人生华丽的篇章。他们或激流勇退,或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惟有黄飚依旧,肩负着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光荣使命,与刘国梁、孔令辉这两位曾经的“双子星”,在创造新的历史道路上并肩前行。

黄涛 乒乓球「黄飚中国乒乓球队的神秘管家」

不知疲惫的“链条”

2008年9月29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黄飚作为国家乒乓球队代表,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的奖牌。黄飚回忆说,胡主席握着自己的手,说:感谢你,感谢乒乓球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那一刻,黄飚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和球队的成员们,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了!

从蔡振华到刘国梁,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总教练经历了一个时代的跨越。期间,国乒曾一度取消了总教练的设置。但从蔡振华、陆元盛、施之皓,到如今的刘国梁、孔令辉。黄飚坦率地说,这一次的教练团队,是他17年领队生涯中,遇到最大的一次挑战。

“前几位,我们的年龄相仿,所以沟通交流相对容易。而国梁、小辉可以说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担任领队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出成绩。现在却已经担任了领导工作。”

“所以与以往相比,我要适应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他们的工作;另外,我也会把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与他们分享,以避免工作中走入不必要的误区。”

而就目前的这一团队组合,似乎更应了他自己曾对领队工作性质的一个描述——链条。他说,自己就像一根链条,要让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这列快车,不会卡绊,不至停顿。

而至于外界对他个人的误解,他却习惯性的反思: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一次,蔡指导的一位师傅要黄飚为他订一张去外地的火车票,说是去讲课。年底,队内进行财务审计的时候,蔡指导逐一核对票据时,追问起来,黄飚如实相告。蔡指导当场指出,这种讲课行为,差旅应该是对方来支付的,为什么要国家队报销?结果,那位教练误以为是黄飚打了小报告。逢人便数落说,黄飚在他背后搞鬼。这个误会越传越广。第二年的全运会,蔡指导无意间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给这位老教练打电话:事情是我决定的,你再这样乱说,我就不认你这个师傅了。

许多人不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一下,黄飚却说:既然是误会,早晚会被证明。

如果说17年的领队生涯,他有什么愧疚。黄飚说,那就是对自己的女儿,“国乒队的事,无论大与小,在我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与我越亲近的人,他们的事,我越是会往后安排……”所以,常年忙碌在外,回到家里的黄飚也变得少言寡语,眉头总是紧皱着。“我和女儿几乎没有什么交流。除了遇到大事,平常她都是找她妈妈商量。”在女儿的记忆中,她几乎就没有看到过父亲开怀大笑过,有一天,女儿突然对他说:“爸爸,我在电视里看到你笑了。”

17年的领队生涯,不知何时是终点。“2004年,我担任领队第十年的时候,曾想过退休。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真的太累了。可紧接着是08年奥运会,想退不可能。从那以后,也就没再产生过这个念头了。”

“会有那么一天,我知道我还是要从这个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我有时也想,那个时候,该说些什么……我想那一刻,我会流泪。”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管家 中国 乒乓

相关资讯
  • 黄飚中国乒乓球队的神秘管家
    他是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新闻发言人,但关于他本人,外界知之甚少;他说自己是一个外表不够和蔼可亲的人,但采访时,他会把最舒适的椅子留给记者;回答问题时,他精进适度;... (查看全文)
    2022-12-30 | 阅读: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