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3-02-27 | 阅读:29次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王海俊的文章《一代中师生 一生中师情》。

16岁我考上了中师

原题:一代中师生 一生中师情

作者:王海俊

在浏览器中输入“南阳五师”,显示的结果是“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南阳市第三实验高中”,再也看不到那烙印在我心底的四个字了,心头不由空荡荡的。虽然早就知道,学校已经改头换面物是人非了,但还是想要寻找,不停地寻找。我要搜索的南阳五师正是我的母校,而我是一名中师生。想想自1997年考入南阳市第五师范学校,至今已整整25年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常常念起在校园里奔跑的时光;打开毕业纪念册,仿佛又闻到了校园里栀子花的芬芳。

一代中师生,一生中师情,相信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中师生们,都有着共同的师范情结。直到现在,我的眼前还能清晰的浮现出校门口“学高为师,品正为范”的字样,耳畔还回荡着我们早操时“一二三四”的口号声。

考入师范那一年,我才16岁。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跟在父亲身后,肩上扛着行李,手里拎着提包,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就沿一条弯曲的土坡路向东,步行七八里才来到学校大门口。远远的,就看见了校园内那栋显眼的教学楼,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放下手里的东西,擦擦顺脸淌下的汗水,心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默默对自己说——我终于走进师范的大门了。

16岁我考上了中师

是啊,南阳的五所师范学校,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教师摇篮”,也是我梦中的学校。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祖父、父亲、叔叔和姑姑都是老师,小时候,我经常跟在父亲身后,走进校园,耳濡目染之下,一颗教育的种子就悄悄在心底萌芽了。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初中三年,虽然谈不上“头悬梁锥刺股”,但也是起早贪黑,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终于以全校前三的成绩跨进了五师的大门。一纸通知书,不知赢来了多少羡慕的眼光,当时那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激动,我也跳出了“农门”,成了吃“国家饭”的人了。

入师范前,我以为自己是努力的,优秀的;进入师范后,我才发现,同学们都和我差不多,老实腼腆,农村户口,成绩也都是顶尖的,有的同学还高我十几分,比我更努力的学霸大有人在。但更让我叹服的学霸是学校的先生们:语文老师讲授文言文声情并茂,好像把我们带回了春花秋月的古代;数学老师严密的逻辑推理使我们如痴如醉,心生敬佩;历史老师上课天马行空,侃侃而谈,每次都让我们意犹未尽……感谢三年师范,我们遇见了像先生们一样美好优秀的人。

因为师范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全能型教师”,所以当时学校里各科齐头并进。我们要学很多科目,文选、汉语、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体音美等,除了英语其他科目全部都在课程表上,而且样样都要过关。每学期都要进行两次考试,成绩还要全校公布。记得当时有两个同学在考试时,因违反了考场纪律被全校内通报批评,足见当时学校的要求是多么严格。

就这样,我们学文化知识,练“三笔字”,打篮球、乒乓球,学备课、上课,参加活动,组织球赛,畅游图书馆,顺便憧憬憧憬文学梦。三年间,我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钢笔字、粉笔字,学会了简笔画和各种体育口令,养成了坚韧的学习和处事作风。中师三年,是累积知识的三年,是奠定基础的三年,对我们的一生来说,更是“黄金三年”。

现在想来,我们那个时候的想法多么单纯,朴素啊,就是在学校学好知识,毕业后当个好老师。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毕业后,大家满怀信心走出校门,如风儿吹散的蒲公英,飞向了基层教育最需要的每一个地方,一方黑板,一枝粉笔,终其一生。几十年的事实证明,那一代中师生,扛起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大旗,筑牢了乡村教育的基石,一个个农村娃由此走出田间,走进学校,走向城市,去放眼外面的世界。我们没有给师范学校丢脸,我们当得起中师生的闪光身份。

现如今,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已开始渐渐离开讲台。最晚的一届中师生,也都已经两鬓斑白、华发渐生。时光流转,芳华落尽,层层叠叠的梦想被现实照亮,细细碎碎的情愫却弥漫心田。中师情结,于我而言,终生难忘。回头看,成为这一代中师生,我骄傲,而且,永不后悔。

16岁我考上了中师

作者简介:王海俊,男,中共党员,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社旗县实验学校校长,22年的教育管理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评“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校长”,“南阳市中小学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中师 考上了

相关资讯
  • 16岁我考上了中师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王海俊的文章《一代中师生 一生中师情》。 原题:一代中师生 一生中师情... (查看全文)
    2023-02-27 | 阅读: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