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3-03-05 | 阅读:108次

在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曾创造发明出许多丰富灿烂的体育项目,其中很多的项目在我国古代都非常流行。而蹴鞠运动就是那些项目中的一种,它在我国古代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被部分学者认作是现代足球的起源之一。蹴鞠到底是指什么,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汉书·艺文志》标记解释道:“鞠,以皮为之,实以物,蹴蹋之以为戏也。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蹦音子六反,鞠音巨六反。”简单来说,蹴鞠本身是以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一种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与现代足球非常类似。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蹴鞠的起源与发展

蹴鞠和踢球十分相近,是发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古代文献对其的相关记载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策·齐策》中记载国都临淄百姓娱乐之事时提到:“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踢鞠者。”《史记》中也多次提到“踢鞠”这一运动。在战国时的生产条件下,蹴鞠本是则多由部分动物毛发做成,其制作不是特别规范,这与日后的蹴鞠有一定的差别。在这一历史时期,蹴鞠在社会中刚开始产生,所以在当时还没形成固定的蹴鞠场地设施。蹴鞠也只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闲暇时间里放松娱乐的方式之一。

但到了秦代,蹴鞠的发展就受到了社会环境的阻碍。受秦军统一战争影响,原山东六国国民不得不暂停了一众娱乐项目,战乱令原来百姓的社会活动进入停摆状态;在秦朝统治时期,更是因过高的赋税与劳役,使得民众纷纷逃亡,各地平民流离失所,体育活动更是无从谈起。这均让蹴鞠运动在秦朝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当西汉建立后,随着社会发展趋于稳定,蹴鞠运动又重新回到大众的事业,蹴鞠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开来,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汉朝朝野都极其重视蹴鞠运动,认为蹴鞠能够推动国家统一,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将蹴鞠作为国家兴盛的象征,因此汉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社会条件较为成熟。汉代蹦鞠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娱乐性的技巧提高,配合音乐伴奏,由自娱性消闲娱乐提高为观赏性表演娱乐,成为“百戏”中的一个节目。在两汉时期,蹦鞠表演已有相当的技巧和节奏,因其动作形态很类似于舞蹈,所以被后人称之为“蹴鞠舞”。东汉时恒宽所撰写的《盐铁论》中记载:“贵人之家......隆材鼎力,踢鞠斗鸡。”说明此时跳鞠表演在贵族中也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流行的表演节目。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汉代蹴鞠另一发展便是作为军事训练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个部分,其运动形式与贵族和民间的娱乐性蹴鞠有着很大的区别,军事性质的蹴鞠不是作为表演,而是作为直接对抗性的竞赛。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军事家就重视士兵的体力训练,以跑、跳、掷来训练士兵,并根据士兵的体能状况进行编队。《吴子》中记载“民有胆气勇力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者,聚为一卒。”汉代军队训练对于体力和技能也都十分重视,跳掷和手搏都是军训科目。蹴鞠运动是作为一种军事技巧类训练而被军队所采用。这类蹴鞠以竞赛的方式练习、训练,“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其若飞”双方在直接的身体对抗争抢中摔拉摆脱,通过竞赛方式来“习手足”,用来提高军士作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

蹴鞠发展到了唐代,其活动主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而且唐代球场在汉代“鞠室”的基础上产生了球门, 导致了蹴鞠在竞赛形式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主要变化是出现了双球门竞技蹴鞠,这种竞赛规则是:在比赛过程中,两队队员身体可以进行直接接触,在快速奔跑的同时,双方争抢蹴鞠,其竞争对抗性较汉代蹴鞠更强。另一种单球门比赛德规则则是把场上队员分为相等的两队,比赛中两队分别在球门两侧,彼此不能越过对方区域,以踢过对方场地内的次数多少为胜负。

唐代时,蹴鞠比赛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善的赛制与规则,这样的规则不仅仅加强了蹴鞠的对抗性与竞技性,对蹴鞠的娱乐性也有相当的提高。故此,蹴鞠逐渐淡出军队训练,其在军训中的作用被更有利于发展骑兵的马球所取代。蹴鞠就这样只保留下民间与贵族的娱乐属性。与此同时,唐朝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改善了蹴鞠的制作工艺,在制球技术方面,唐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充气球体,制作工匠在多片皮革拼接的球体中塞入一个动物的气泡,用其全面替代了毛发球体。和过去那种蹴鞠不同的是,这种充气球更加轻便,能够更好发挥蹴鞠运动员的实力。此外,唐代蹴鞠还采用了多片皮革拼接技术,不同于之前秦汉时期的双片皮革拼接的蹴鞠球体,这种八片皮革缝制的球体更加圆润,能够在比赛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这些制球技术的提高也是唐代蹴鞠在社会中高度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宋代蹴鞠的发展

到了宋代,蹴鞠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由于蹴鞠相较于其他娱乐项目更具有观赏性,使得蹴鞠运动赢得了朝野之间自上而下的一致喜爱。北宋画家苏汉臣曾绘出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带领大臣们在公务繁忙的间隙,抓紧时间玩蹴鞠的情景。在这幅画中,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对面踢球,各位大臣赵普、党进、楚昭辅、石守信在一旁观看。一方面因为皇帝推崇,另一方面因其娱乐性、观赏性强的特点,蹴鞠在宋代宫廷内迅速流行起来。宋朝建国之后,制定朝廷礼仪,把打马球定为军中检阅之礼,蹴鞠、角抵则制定为朝廷大宴的表演节目。蹴鞠运动成为国宴的一种娱乐表演项目,酒过六巡,必须要有蹴鞠表演。朝廷甚至还有培养专门的“筑球军”,以供宴会助兴表演。《宋史·礼志》中记载,宋朝在接待金国使节时,“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百戏军七十 筑球军三十二人,起立球门行人三十二人。”受宋朝高层娱乐蹴鞠表演的影响,北方辽金等政权也将其作为礼仪的一种,蹴鞠就这样成功跻身于宋辽金的上层娱乐之中。蹴鞠表演的风靡,不仅与蹴鞠本身简单易学有关,也和各国统治阶级的喜爱有关。有宋一代,最大牌,最有名的球迷当属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继位后,甚至在宫中成立了一支皇家足球队,并规定这些球队要专门在他生日时进行表演。其手下大臣高俅、李邦彦均是因为擅长蹴鞠而受其赏识、宠爱。可以说,蹴鞠在宋代能够广泛地传播流行,离不开这些统治阶级的喜爱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而在市井之中,蹴鞠也广受百姓喜爱。宋代时期,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令城市的空间结构被打破,其人口也大大增加。汴梁、临安的一众大型城市出现,给蹴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满足民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宋代城市中大量出现瓦舍(即综合性较强的娱乐场所)。在瓦舍中除了存在大量说书,杂剧,讲史,杂技等文艺性节目以外,也有不少体育项目(如角抵,举重,蹴鞠等)。蹴鞠发展就此迎来了黄金时期。因为蹴鞠本身费用低廉、简单易学、娱乐性强,因此在民间开展得非常广泛,蹴鞠也顺势成为了当时民间体育活动的代表。

蹴鞠文化

在宋代的利于蹴鞠发展的社会环境影响下,蹴鞠运动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现象。“蹴鞠热”让这一时期流传下来大量的文化成果。《宋史》中记载过宋太宗同宗室亲王、宰相和百官大臣于三月戊子在大明殿踢蹴鞠的事件。皇帝本人热衷于蹴鞠运动,这使很多人把从事蹴鞠运动看成是升官发财的捷径。《水浒传》中就记载了蹴鞠高手高俅因为超群的蹴鞠技艺而被宋徽宗看中,最后得以高升为太尉的事迹。《宋史》《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史料也确证了此事的存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描述:“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蹴鞠运动在普通百姓中广泛地开展,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受到民间百姓的普遍追捧。蹴鞠运动的广泛开展,让宋代流传下不少关于蹴鞠的词曲,它们被广泛记录到专业书籍当中。《事林广记·戊集》便录有一首《满庭芳》:“十二香皮,裁成圆锦,莫非年少堪收。绿杨深处,态意乐追游。低拂花梢慢下,侵云汉月满当秋。堪观处,偷头十字拐,舞袖拂银钩。肩尖并拐搭,五陵公子,态意忘忧。几回沉醉,低筑傍高楼。虽不遇文章高贵分左右,曾对王侯。君知否?闲中第一,占断是风流。”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而且不仅是成年男性,宋代的妇女、儿童也非常喜爱这项运动。《文献通考》记载了宋代女子蹴鞠的场景:“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在宋朝,蹴鞠是一项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喜爱,并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具有典型的大众化特征。这一时期蹴鞠已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大众体育文化、渐趋成熟的蹴鞠职业文化、走向表演的蹴鞠娱乐文化、初具规模的蹴鞠商业文化和以德引争的蹴鞠礼仪文化。蹴鞠的专业化和文化的发展,使得宋代民间出现以个人结社为主要形式的蹴鞠社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南宋时期产生的“齐云社”,也称圆社。

齐云社

1.齐云社的由来

“齐云”意曰“踢毬”“毬戏”。“齐云社”是会社的正式名称,这个名字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蹴鞠屡过飞鸟头”。齐云社是古代蹴鞠艺人和爱好者为保护自身利益、提高技艺而组织起来的行会。北宋后期,蹴鞠运动在南方快速推广开来。到了南宋时期,在临安府踢球的艺人自发组织了自己的民间团体,他们称自己为“齐云社”,时人又其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具体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十分相似,换言之,齐云社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齐云”象征鞠能高升,上齐云端,吉祥如意,步步高升。其预祝会社成员前途于青云直上,福禄居飞鸟之高,隐约带有追名逐利之感。事实上,齐云社内部不乏官宦子弟,其社团背后有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其扩张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官府良好的财力保障和支持,齐云社这才能逐渐发展成为分会遍布全国、宋境之内无人不晓的专业球类社团。另外,“圆社”是行会成员间敬称,“圆”亦是对组织成员的内部要求,指要像蹴鞠一般,圆滑世故,事事周全,为人面面俱到。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2.齐云社的组织结构

齐云社组织机构健全,社内成员职位多样,分工明确。《蹦鞠谱》一书曾在《校尉职事》一文中列出了部分职事的名称:“都部署、教正、社司、知宾、正挟、副挟、解瞪、骁球、挟色、主会、守网、节级、骁色、会干、都催、左军、右军、出尖、斜飞。”《蹦鞠图谱》把这些职称列在《球门人数》中,指明正挟、副挟、解瞪、骁色、挟色、守网、骁色是有球门蹦鞠人员的职称,而其余的人则是圆社中的职员。关于圆社组织人员的职责,《蹦鞠谱》中略有说明:“凡白打,部署、教正定下校尉高低。”“部署老先生中坐,教正次坐。”“凡诸那先生到来,不与众圆友见礼,先到圣前括香拜毕,方见小节级,引见知宾之所,相待茶饭之后,社司、部署问其姓名,仙乡何处,师者何人,学识几年?”说明了都部署、教正是总负责人,知宾、节级是对外负责的联络人。这些社内成员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管理宋朝国境之内大小各类蹴鞠行业事宜。

3.齐云社组织职能

齐云社作为宋代全国性的蹴鞠行业协会和具有官府背景的民间组织,在各地均设有分会,只要通过相关技能审核的艺人都可加入。由于不限身份,只以技术作为准入门槛的机制,使得齐云社得以发展壮大。当然,既齐云社属于民间自行成立的社团,其在管理内部上还设立相关组织规定,方便对其成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例如《蹴鞠谱》中描述道:“凡教子弟,备酒礼,办筵席礼物,赠与师傅……”“子弟习学,全仗明师开发,教之家数,不犯社规”。这些相关记载表明,师徒制是齐云社不断发展传承的重要纽带。齐云社内通过传帮带将一些成熟的项目技巧、技能与战术经验传递给会社成员。此外,在社团中相关校尉职事职能分工明确,等级制度严格,任何场合都要按照等级对号入座。在竞赛方面,球员、战术配合、赛事规则、场地设施器材等各个环节,都有一整套明晰且细致的规定。

齐云社自成立后,不光意图进一步扩大社团规模,培养蹴鞠艺人,还在全国范围内对蹴鞠这一项目进行宣传推广。“世间子弟千般艺,只此风流最夺魁”“万种风流事,圆社总为先”这些从当时流传下来的诗句足以说明宋代蹴鞠之风雅。另外一点,蹴鞠这项运动上至帝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其喜爱有加,它有着最为广泛、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外,由于蹴鞠还存在一般体育活动基本具备的健身、健心、益群等功效,“运动肢节,善使血脉调和,有轻身健体之功,胜华佗五禽之戏”“能令刚气潜消,顿使芳心软美。”基于对蹴鞠能调节身心功能健康这一功效的认同,再加上其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得蹴鞠项目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更为发展传播。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而且作为一个团体,齐云社还谱写有属于自己的会歌。据《事林广记·圆社市语》记载,根据当时的蹴鞠场地形制和比赛场景编写成的词曲共计9首,分别是《紫苏丸》《缕缕金》《好儿女》《大夫娘》《好孩儿》《赚》《谁恁好》《鹘打兔》与《尾声》。其歌词生动活泼,掺杂有诸多专业性术语。在齐云社组织活动,举办比赛时,这些歌曲往往能以十分鲜明的特色,烘托起热烈的气氛,让蹴鞠这项运动更加深入人心。

4.齐云社活动发展任务和功能

齐云社作为一个民间社团,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组织,扩大其在蹴鞠行业内的影响力《蹦鞠谱》中记述,齐云社多处宣传在各地开展宣传活动,推崇“不人圆社会,到老不风流”“万种风流事,圆社总为先”“天下风流事,齐云第一奇”的观念,鼓励、动员爱好蹦鞠的民众加入社团。齐云社不仅欢迎爱好的蹦鞠人员加入组织,而且还吸纳其他项目的爱好者参加其中。《梦梁录》 中记载:“更有蹦鞠、打球、射水努社,则非仕者为之,盖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弟子,与闲人所习也。” 所以说,齐云社组织实际上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的俱乐部,参与其中的人愈多,组织的势力也就愈大,则能带给社团带来的利益愈多,因此齐云社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扩展组织为重。

齐云社还会组织蹦鞠竞赛,定出艺人的技术等级。齐云社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定级大赛,时人称之为“山岳正赛”,社团会将其成绩、结果作为考核内部成员技能的评价标准。在赛前,总社要向各地的分社发出赛事通知:“请知诸郡子弟,尽是湖海高明,今年神首赛齐云,别是一般风韵。来时向前参圣,然后疏上挥名,香金留下仿花人,必定气球取胜。”和现代比赛类似,齐云社的山岳正赛需要参赛者收取报名费,社员们称之为“香金”。在比赛举行前,组织者要进行敬神活动“凡赛社迎神立案,必栋宽所,要有踢处”;比赛时要设立神案,案前有工作人员负责相关事宜“社官子弟职事人,凡簿书点唤,不许以他事推托。”来赛会参加比赛的,大多是原先已有等级的艺人“既为闲客,必占校尉之名。”校尉便是蹦鞠艺人有等级的统一称谓。比赛形式是令二人白打对踢,所以开始前要先“定对”,定对是由齐云社赛事负责人决定,一经定下便不准更改。定对完毕,第二天再正式开始比赛。比赛前“都部署事老先生中坐,教正次坐,用银盆一面安在正中桌上,手执筹钱,输将一钱放于盆内,亦要社司众友同看明白。”比赛的裁判也是由专门的负责人担任,打分则是采用公开亮分制,这与现代的“公平公正公开”思想已经十分接近。从组织编排到裁判打分,全是由齐云社负责人都部署、教正、社司几人负责。比赛分出输赢之后,“赢者得名旗下山,输者无旗下山。”名旗等同于证书,取得名旗,说明此人就取得了校尉等级证明。从这些规定中也可见齐云社组织比赛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齐云社与蹴鞠的消亡

随着时间的流逝,齐云社这一民间爱好者社团也逐渐的淡出了视野,蹴鞠这项运动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齐云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机构,其成员来源多样,其中除了汇集了众多以球艺见长的普通民众和蹴鞠艺人,也存在不少身份显赫的上层社会蹴鞠爱好者。上流社会在齐云社中的融入也促使不少普通人将加入齐云社视作人生的跳板和捷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球艺谋取经济利益甚至能受到达官贵人们的赏识,效法高俅的故事,成功踏上仕途一朝翻身。而齐云社方面居然也并不排斥这种不单纯的体育运动观。长此以往,齐云社在其成立之初宣扬的体育精神、保健价值在对名利的追逐和皇权的迎合中慢慢丧失殆尽。在这个过程中,齐云社繁杂多样的规矩也让社团内部的思想日益落后,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蹴鞠运动的规范化并稳定了蹴鞠运动的社会影响,但却并有悖于蹴鞠本身的长远发展。齐云社本身的功能在内部的派系斗争下日渐狭隘。受此影响,蹴鞠运动从有益变无益,社会影响下滑,自身的发展自然也受到了限制。最终,随着宋室覆灭,蒙古入主中原,齐云社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经历过唐宋时期的高度发展,到了元代,蹴鞠的社会影响大为下降,这时已经没有民间自发的结社了,这一时期的蹴鞠已经逐渐转为观赏性的活动,失去了曾经的礼仪、军事作用了。元代散曲中曾有过记载:“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由此可以了解到,在元代时期蹴鞠就如同女眷的歌舞一样,作为取悦名门大户的手段,逐渐成为一种宴会上的观赏节目。再到明清时期,蹴鞠运动的社会作用已经削减到最低的程度。甚至就连宴会上的观赏节目也都算不上,仅仅成为一种极为小众的娱乐形式而存在。尤其在清代,清王朝统治阶级担心蹴鞠本身的传播与结社属性会和使得其与民间反清运动结合,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因此曾多次下达对蹴鞠的禁令,而在乾隆时期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运动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这一时期的传统蹴鞠发展基本走向了停滞,但也有一定的创新,比如:清朝宫廷内部为了迎合汉族人的运动习惯,曾将蹴鞠运动同滑冰相结合,出创造现了在冰上进行蹴鞠运动的方式,并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这种变化也挽救不了逐渐式微的蹴鞠运动。自清朝中期,西方现代足球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蹴鞠运动被现代足球所排挤,并最终取代了蹴鞠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到了清代晚期,在史籍上能够够查到的蹴鞠的资料已经寥寥无几。我国古代起就流行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晚期的社会终于基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是谁「中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芝兰学社)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中国古代 足球俱乐部 齐云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