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2-11-21 | 阅读:29次

又是一年升学季,回忆起8年前这个夏天所做的决定,以及日后随之发生的一切,廖云石感慨万千,那些热血的日子历历在目。改变他的不是羽毛球,而是大学羽毛球。

2010年夏天,廖云石考上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并通过“球试”加入了院羽毛球队以及校羽毛球协会技术部——也可以看作校队。虽然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但廖云石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羽毛球,对自己的运动天赋很有信心。他和一些新生切磋过,感觉自己的实力应排在这届新生前列。

可是,大家并没有关注这位新人。廖云石不太擅长交流,而且长得单薄瘦弱,不是爆发力型选手。日子过得不温不火,直到第一场个人赛来临。

击败师兄,一战成名

南方的秋天,酷热未曾消退。对于中大羽毛球爱好者来说,年度第一项大赛——新生杯即将到来。各院院队、羽协内部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新生里,谁会成为“黑马”?

那个“黑马”此刻同样想得很远。这是廖云石在大学阶段的第一个正式赛事,他既紧张,亦跃跃欲试,他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应对各式各样的对手。

新生杯终于来了。男单对阵表一出,廖云石心里已有数:如能闯进四强,很可能面对自己的“上级”——羽协技术部部长。“估计要止步半决赛了。”廖云石心想。他深知自己不是顽强型选手,也没有专门练过单打,取胜希望不大。

果然,两人会师四强。但廖云石没有直接放弃,“对我来说,打比赛只有特别想赢和特别特别想赢两种。”他毫无包袱上阵,越打越好。场面意外地跌宕起伏,双方鏖战三局,廖云石最终上演逆袭,险胜对手晋级决赛。所有人都惊讶不已:最没有黑马相的人,实现了不可能的事!

决赛面对校内最强男单之一,廖云石变得缩手缩脚。他想着离冠军只一步之遥,心态无法放松,加上技战术原本就处于下风,比赛丢分很快。“连挣扎都没有,很平淡地输球。”他回忆道,带着遗憾。

男双比赛,廖云石和“灵魂搭档”刘万龙一路杀进决赛,遇上一对同为新生的组合——羽协当届四个最强新生,上演了激烈的争夺。心态更佳、失误更少的他们,最终摘得桂冠。新生杯男单亚军、男双冠军,廖云石的大学“处子秀”非常完美。

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战成名后,很多人主动找廖云石聊起那场半决赛,以前那个只会“抱团”打球的他,也变得外向起来,敢于开口问:“嘿,今天打球吗?”

场上刺刀见红,场下却很友好。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成长,廖云石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真正的大学生活,仿佛现在才揭幕。

“他们像世锦赛一样向我冲来”

天气渐渐转凉,就在此时,一个重磅消息点燃众人的热情:停办数年的中山大学四校区羽毛球院系赛,“复活”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羽毛球圈子再度活跃起来,各个院队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生科院里,廖云石已坐稳一个男双主力位置,携手师兄出征。他十分憧憬,其他院系会有怎样的高手?团体赛会是怎样的节奏?

四校区院系赛仿佛一场羽毛球盛会,让廖云石兴奋不已。生科院凭借超群的整体实力,过关斩将,可惜在决赛不敌中山医学院,屈居亚军。

转眼过了一年,第二届四校区院系赛又到来。这一次,廖云石已是队长,不再像第一年般“小透明”,他更多参与到球队的联络、备战、排兵布阵等,肩负起责任。压力,也随之而来。第一次四校区院系赛之旅,廖云石稳打稳扎专注男双,来到第二届院系赛,生科院因人才流失(毕业),需要更合理分配男生项目,廖云石面临着改项的考验。

小组赛里,他打过男单、男双和混双三个项目。淘汰赛,生科院多次以非常规阵容击败对手,可谓以排阵取胜。尤其是半决赛面对整体实力均衡的环境学院,生科院意欲“富贵险中求”,再次大变阵,刚刚在8进4拿下混双一分的廖云石,将去拼男单。

对手的暴力混双组合根本无法破解,生科院已丢了第一分。而考虑到最后出场的女双几乎是“送分”的,生科院必须拿下女单、男单、男双三分才能晋级——如果男单输了,基本上就没戏了!

廖云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场的。他心里很没谱,不仅因为自己近期的单打战绩比较惨淡,而且对手是校内知名的男单好手。可这是团体赛,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即使明白自己已没有单打的斗志,他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对手一上来就进入了单打节奏,而廖云石还在纠结着如何克服男单恐惧症,动作完全放不开,第一局就被对手完虐,连10分都没有拿到!

生科院已来到被淘汰的边缘。队友纷纷上来鼓励廖云石,而环境学院拉拉队一浪接一浪的助威声,也燃起了廖云石的斗志,“想与世界为敌”。他醒过来了,经过第一局的“热身”,他找回单打节奏,赢下胶着的第二局,将大比分扳为1比1。转机出现了!

第三局面对着几乎不犯错的对手,廖云石已经濒临崩溃,可他豁出去了,以往打几拍“四方球”就放弃,今天他都拼命回球;以往头顶球都“犯懒”用反手接,今天他竟全部扭腰用正手击过去。运气也眷顾他,多次上演压线好戏。

领先两分率先拿到赛点,廖云石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大逆转了”,接下来竟出现两个始料未及的失误,比分被扳平为20比20,场下的观众都疯了!

为争夺关键的第21分,双方拉锯了多个回合。对手一次杀球出界,再度给廖云石赛点,此刻对手有点畏手畏脚,回球不到位,廖云石抓住了机会——一记扣杀,杀死比赛!

赢了!廖云石激动无比,场下的小伙伴都簇拥上来,给他大大的拥抱。“这是我第一次打完比赛后有人冲上来,就像世锦赛一样。”时隔7年再度回忆那一刻,他依旧感到血脉喷张。“毫不夸张地说,那可能是这么多年来院系赛‘上座率’最高的比赛了。”

尽管那不是决赛,但这场男单赢下后,生科院得以通过半决赛这一关,站上决赛的地板。廖云石乘胜追击,再次在男单项目得分。生科院“田忌赛马”布阵,最终大比分3比2取胜。作为队长,廖云石扛住了压力,率领生科院摘得队史四校首冠!

经过这一场大赛的洗礼,以往从未当过领导者的廖云石从心态和意志上都迅速成长。对于他来说,打球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有一个团队支持着他,而他也需要为之付出。除了院队,还有一个团队对廖云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就是羽协。

成为会长,从胆怯到自信

大一下学期,羽协换届如期而至。廖云石对羽毛球有充足的热忱,水平也数一数二,时任会长很看好他。年轻的他心想,自己多年来一直专注学习,很少考虑处理人际关系,何不通过这个机会突破自我呢?于是他报名竞选。竞争十分激烈,每个候选人的票数都相当接近,他最终脱颖而出,当选新一届羽协会长。这个内向的男生,迎来人生的挑战。

组织比赛缺乏经验,他厚着脸皮向前辈请教;害怕跟陌生人交流,他必须强迫自己大胆沟通。见识多了,廖云石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观点有说服力时,大家都投以信任,这份信任又激励着廖云石。信心,在一点点积累。

当参赛球员简单很多,只需考虑比赛的事情,而廖云石既是选手又是组织者,如何做到“一心二用”?“有些事情并不需要一个人来决定,我相信团队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廖云石打比赛时,两位副会长就会分担组织压力,团队合作越来越熟练。

与外校羽协的交流赛,在挑选阵容、备战、与主办方交流等方面,身为会长的廖云石都起到带头作用。每一次交流赛,不仅是球技的锻炼,更是能力的提升。这一年的成长,给廖云石的人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日后的学业、科研中,无论是交流、管理还是组织能力,他都有明显的进步。如今的他,更自信了。

感激在大学遇上羽毛球

升入大三后,廖云石卸任了羽协会长,又因为学院制度搬到新的校区。那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羽毛球圈子变了,他曾感到落寞。不过,他依旧活跃在球场上,是校队的主力,还在混双上取得明显进步。

羽毛球一度分散了学习的精力,但廖云石很快平衡好两者的时间,保持着学业与球技一同进步。现在,他正在香港大学读博士,每周只打一次球,那种热血青年的日子已渐行渐远。

每每回想起那几年的打球时光,廖云石都充满感慨:“我不能笼统地说感激羽毛球,而应该说感激大学羽毛球。”不仅是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遇到的朋友。那几年的羽毛球生活,让廖云石刻骨铭心。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他的 羽毛球 大学校园

相关资讯